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所致。
英文名: viral myocarditis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小儿心血管内科  
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未特指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3~1/2患儿在心肌炎症状出现前1~3周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感冒样或胃肠道症状。心肌炎症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仅表现为心电图异常。一般病例表现为精神委靡、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食欲缺乏等,年长儿可自述头晕、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重症除上述症状外,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脑缺氧综合征等。

病因

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儿童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象及红细胞沉降率: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②心肌损害血生化指标:病程早期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及其同工酶、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K-MB)活性增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对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
③病毒学检查:感染初期可从患儿鼻咽冲洗液、粪便、血液、心包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再结合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④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或病毒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自血液或心肌组织中查到病毒核酸,可作为某一型病毒存在的依据。 
2、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ST偏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也可见低电压,QT间期延长,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但是心电图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强调动态观察的重要性。 
3、X线检查 
心脏大小正常或呈不同程度的普遍性扩大,常伴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有时可见心包积液。 
4、超声心动图检查 
除了可显示有无心房、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和心瓣膜功能受损程度外;还可探查有无心包积液及积液量的多少。

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②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③心电图改变:2个或2个以上R波为主的导联(如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日以上并伴有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型、多源、成对或并行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④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①确诊指标:自心内膜、心肌、心包(**组织检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分离到病毒;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可确诊;②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自粪便、咽试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3、确诊依据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两项,可临床诊断。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①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者,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②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③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④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由风湿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α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治疗

1、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以减轻心脏负荷。一般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后3~4周,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者卧床休息不少于6个月,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控制,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2、改善心肌营养 
1,6-二磷酸果糖有益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常用剂量为每日100~2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0~14日。丹参注射液每日6~8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可改善心肌循环,对促进炎症恢复有一定作用。重症病例急性期可选用维生素C 2~5g、ATP 10~20mg、细胞色素C 15mg、辅酶A 50U加入5%葡萄糖液中联合静脉滴注,每日1~2次,持续2~3周。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心肌细胞损害,剂量2g/kg,2~3日内静脉滴注。 
4、肾上腺皮质激素 
通常不主张使用。对重型病例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组织检查证实为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症反应者,应足量、早期应用。 
5、心力衰竭的处理 
可根据病情联合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活性药物,但应特别注意用洋地黄时饱和量应较常规剂量减少1/3~1/2,首次剂量不超过总量的1/3,宜选用快速或中速制剂;并且用洋地黄期间应注意补充氯化钾,以免发生洋地黄中毒。具体内容参阅本章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6、控制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其治疗应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分别应用抑制性或兴奋性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房性及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可选用普萘洛尔、普罗帕酮等α受体拮抗药,室性期前收缩可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和莫雷西嗪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药物治疗(如α受体拮抗药、维拉帕米、去氧肾上腺素等)、食管调搏、直流电击转律、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室性心动过速可选用利多卡因0.5~1.0mg/kg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伴有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者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后再用利多卡因维持。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当心室率过缓、心输出量减少时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口服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舌下含服;重症者应用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1mg溶于5%~10%葡萄糖液250ml中持续静脉滴注;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或伴心力衰竭者,一般先安装临时起搏器,若观察4周左右仍未恢复者,考虑安置永久起搏器。

预后

1、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2、由于目前尚无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以及个体反应性差异,少数患者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3、对已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要按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预防

一、预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二、劳逸结合: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三、适当休息:急性发作期,一般应卧床休息2至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者,应休息6至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甚至熬夜。 
四、饮食调摄: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
五、体育锻炼:在恢复期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参加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鹤翔庄气功、太极拳等,持之以恒,对疾病的康复肯定是有利的。

健康问答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饮食应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00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24日 16:0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