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手术切除、化疗、肿瘤栓塞及应用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和局部皮疹的治疗等。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胰高糖素瘤最理想的根治手段。由于胚胎发生的原因,胰高糖素瘤多位于胰体尾部,且胰内病变多为单发,手术方式多为胰体尾切除或单纯肿瘤摘除术。绝大多数病人切除肿瘤后,症状于2周内可全部消失。即使是胰外转移的病人,除尽量切除转移灶外也应做原发病灶的切除或部分切除,对降低血中胰高糖素水平、提高血氨基酸浓度,改善症状均有效果。手术之初,原有糖尿病的患者,虽然血糖恢复正常,但糖耐量恢复正常需2~3个月。手术切除胰高糖素瘤后,可用111In-奥曲肽显像进行病情追踪,其突出意义是可了解肿瘤(如果未完全切除或已有转移灶)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内科治疗
(一)化疗
对已有转移的病例可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链脲霉素,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及阿霉素。在前述药中因链脲霉素对骨髓无抑制作用,故为首选。腹腔动脉及肝动脉给药对胰内肿瘤及转移灶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与上述几种药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药物剂量。
氨烯咪胺(DTIC)是一种能有效控制胰高糖素瘤综合征,作为姑息治疗的有效药物,因具细胞杀伤作用,能缩小瘤体,且药物毒性小。据报道病人应用3~10次不等,也可用于肿瘤切除前的准备治疗,还有报道苯妥英钠能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可做为辅助治疗。
(二)生长抑素治疗
生长抑素能改善皮疹,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增加血氨基酸浓度,但停药后有反跳现象,常用的有MS201-995(长效生长抑素)0.05mg皮下注射,一日两次,有人连用8~10个月,亦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予以调整。一般皮肤病变在一周内完全消失,停药后皮疹在两月内再现,对肿瘤体积及生长无抑制作用。长期应用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形成胆囊结石。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常呈生长抑素受体的过度表达。体外实验发现,培养的胃类癌、中肠类癌和胰高糖素瘤细胞在加入核素标记的111In-DTPA-D-Phe-奥曲肽后,后者与生长抑素受体结合,再被内吞进入细胞浆或核内,因此,此有较强的放疗作用,但效果与生长抑素受体密度有关
(三)氨基酸治疗
主要为静脉输注平衡氨基酸溶液。输注氨基酸后可明显改善皮疹,停药后易复发。但对于改善低氨基酸血症和降低胰高糖素水平无明显作用。由于静注氨基酸后,增加了胰高糖素的作用底物,成糖、成酮增加,有导致血糖及酮体增加的趋势,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监测血糖、酮体的变化。
(四)肝动脉栓塞方法
适应于肝转移化疗无效或与化疗联合应用。Casadei等报道,用奥曲肽及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的效果较满意。
(五)皮肤病变的治疗
上述各项治疗均可改善皮疹。口服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皮损部分或完全缓解。
口服双碘喹啉可减轻皮疹,但停药后易复发。推荐剂量为1800mg/d,有渗出的皮肤病损局部涂的硫酸锌糊剂也有缓解作用。
如皮损对一般治疗无效,应测定血锌水平(尤其在伴有肝脏病变时),缺锌时的补锌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如用奥曲肽治疗,NME无明显改善(抵抗现象),或补充锌盐后仍无明确效果,可用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有时可收到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