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肿瘤,临床少见,症状复杂多样,病程缓慢,易与内分泌原发疾病相混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按其是否导致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及“无功能性”肿瘤,前者因产生某种激素而具有相应临床症候群,按照激素分泌的类型可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分泌瘤、生长抑素瘤等,而“无功能性”肿瘤,可能并非不产生神经内分泌物质,只是不导致特殊临床症状而已。因此误诊和漏诊常见,容易导致病人长期误诊误治,甚至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
MDT现场
病例介绍
患者为女性,44岁,主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9年,肝移植术后4年”。患者于2006年体检发现胰体尾肿瘤,当初无明显反酸、腹痛等不适,后于当地医院行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实性假乳头状瘤。定期随访。2008年发现肝脏囊肿(具体不详),未予治疗。2010年9月随访CT示:肝多发占位,考虑转移(未见报告);2010年10月病理于外院及我院会诊均提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需鉴别SPT,Ki-67 5%。2010年10月开始服用索坦 37.5mg Qd 。当时患者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镜提示胃内多发溃疡。
2010.11.10查胃泌素:234.97 ng/ml。考虑胃泌素瘤不能排除,2010.11.12起规律注射善龙20mg Qm,症状逐渐控制,但复查肝多发转移逐渐进展,故于2011年2月停用索坦。
2011.06.01在外院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见肝内囊性、实性占位,最大直径约10cm,术后规律服用雷帕霉素及FK506,无辅助治疗,后患者胃泌素水平控制在50-60ng/ml,且无明显反酸、上腹部痛等不适。2014年4月停用雷帕霉素,单药口服FK506。近期患者逐渐出现便秘,查肠镜、胃镜提示胃肠道动力减弱,胃泌素逐渐升高,最高86.7ng/ml。查腹部B超,腹部CT未提示明显肿瘤。
2016.01.18于外院复查PET-CT未提示明显肿瘤。
放射科汪晓红副主任医师阅片后总结影像学表现:
患者仅带来2015.7.18的CT影像,患者原位肝移植后,肝内未见明显可疑的病灶。一项包括18例有肝转移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MRI显像的敏感性为83%,和超声、CT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对于评估有肝转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MRI是首选的影像检查。
核医学科徐俊彦主治医生建议:
2016.1月的PET/CT中未见明显高代谢摄取,暂无肿瘤证据。不考虑复发。检查广泛播散的转移性p-NET最敏感的成像方法是SRS。建议患者将病理切片于我院病理科会诊,检查SSTR的免疫组化。SRS可作为随访的常规检查项目。
病理科黄丹主治医师建议:
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近30年来一直不断更新,2000年的WHO分类依据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成三个基本类型: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WEDT),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WDEC)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PDEC)。该分类在分级系统中加入了分期相关的信息,并列出生物学行为不确定的类型,使这种临床病理分类体系变得复杂难懂,且继续广泛使用“类癌”这一术语,从而阻碍了这一分类系统被普遍接受。2010年患者当时会诊时仍沿用WHO于2000年的分类标准,故诊断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而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是ENETS/ WHO 2010年的分级标准。
鉴别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s)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种肿瘤都可以呈实性或囊实性生长,HE染色难以鉴别,需做免疫组化来鉴别。需要注意的是,SPNs也可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物如突触素和CD56等。建议该患者携肝移植手术的病理切片于我院会诊,明确病理分级辅助术后的随访和治疗。就该患者当时的诊断报告来看,考虑p-NET(G2)可能大。
检验科卢仁泉副主任技师建议:
98% 以上的胃泌素瘤患者的空腹血清胃泌素(fast serum gastrin,FSG)水平升高,但特异性不高,87%-90%的患者胃酸分泌过多,100%的患者胃酸pH<2。该患者FSG最高仅为234ng/ml,当时需检查基础胃酸排量(basic acid output,BAO)和促胰液素试验,明确是否为胃泌素瘤可能,就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来看,仍无法诊断胃泌素瘤。患者近期胃泌素有升高趋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就目前升高的速度不能排除正常的生理波动、测量误差及药物影响。肿瘤标志物在连续两次复查时迅速升高至少50%时提示肿瘤可能复发或进展,目前患者暂不考虑复发。
肿瘤内科陈治宇副主任医师建议:
患者2006年疾病初发时未明确诊断是否为胃泌素瘤,胃泌素瘤约90%的瘤灶分布于胃泌素瘤三角(gastrinoma triangle)内,由于胃泌素瘤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且有多发、散发的特点,诊断时相对困难。该患者2010年复发,肝脏多发转移,同时出现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镜提示胃内多发溃疡,胃泌素:234.97 ng/ml。故不能排除胃泌素瘤的诊断,后患者行肝移植手术,目前疾病控制可。迄今尚无高质量的循征医学证据支持RO切除术后长效生长抑素、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能使pNENs患者获益,故推荐患者密切随访。
胰腺外科虞先濬主任医师总结:
患者2006行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2011年行原位肝移植术,理论上达到了R0切除。对于较为年轻的患者、肿瘤原发灶已切除、同时不伴有肝外转移和分化好的NET (G1 /G2),当其他手段难以控制临床症状时,肝移植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欧洲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伴肝多发转移的分化较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经过肝移植标准的严格筛选后进行肝移植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80%。目前有关肝移植治疗p-NENs较大病例组的研究来自欧洲,2013年发表于外科学年鉴,213 例病人因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仅限于G1和G2病人),术后3个月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0%,术后5年存活率为52%,无疾病进展存活期为30%。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45 岁、术前有肝肿大和同期实施原发灶切除手术。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项检查暂不支持肿瘤复发,建议继续随访。
多学科预约:
金医生:1592100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