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流治疗
对于胃肠道瘘诊断明确者,早期积极引流可明显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目前多采用的是双套管持续滴水冲洗负压引流。
2.抗感染治疗
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依据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3.营养支持
①主张采用糖脂混合能源,糖脂比为6∶4-4∶6,减少葡萄糖用量,以便于血糖的控制,因为应激患者在炎性细胞因子影响下会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高糖血症发生率很高,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②营养支持应该在内环境稳定之后, 多在肠外瘘发生后的3-5d 开始,此时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内环境基本平衡。在应激早期,患者的代谢呈高分解状态,
这种代谢变化不会因为营养物质的补充而得到逆转,反而过多的营养物质会损害器官功能。
③肠外营养物质供给的总量及供给比率,可按1.1-1.2REE
(静息能量消耗)供给非蛋白质热能,按1.5-2.5g/
(kg·d)供给蛋白质,也可按25-35kcal/(kg·d)供给非蛋白质热能, 在合并明显腹腔感染时再增加热量10%-15%。
④当腹腔感染已被控制,溢出的肠液已得到有效引流,有足够长度的小肠(>100cm)可供消化吸收,且远端肠道无梗阻,则就具备实施肠内营养的条件,有学者认为只要肠道有功能,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实施的关键是建立管饲途径。肠内营养时应从低剂量(500ml/d)、低浓度(12%)、低输注速度(50ml/h)开始,逐渐增加营养液浓度、剂量及输注速度,同时密切监测消化道的耐受性。一般先增加用量,然后增加浓度,速度和浓度不要同时变动。
3.促进肠瘘快速自愈
近年来研究发现, 组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可促进肠外瘘的自愈, 极大提高肠外瘘的自愈率。有学者研究指出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序贯应用可明显提高肠外瘘的自愈率(96.5%)。
生长抑素有抑制胃肠液分泌,减少肠液溢出量,有利肠瘘形成完整的瘘道, 但它对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负面效应,因此应予适时、适度使用。生长激素可促进组织修复,两者序贯应用可促进肠瘘愈合。
在肠瘘早期,引流肠液的同时,最大限度抑制肠液的分泌, 减少肠液的丢失与污染腹腔成为治疗的关键,应用生长抑素即可达此目的,在肠瘘治疗进入后期阶段,无腹腔内严重感染, 肠瘘成为低流量瘘时(漏出量已<200ml/d),可同时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利于肠瘘的愈合。
4.手术治疗
①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 外科医师把肠瘘等同于一般的肠穿孔,早期确定性手术是当时肠瘘治疗的主要原则。但术后再瘘的发生率高达90%,
死亡率高达70%。70 年代以后由于全胃肠外营养的出现及对肠瘘病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 提出了早期引流、控制腹腔感染和营养支持,以期肠瘘自愈,不能自愈者,再行手术治疗的策略,即引流、等待、再手术原则,使死亡率下降至12%-20%,最低
的可达5%。
②一般认为肠瘘发生后3个月才可进行确定性手术,之所以要等3个月时间,是因为腹腔粘连松解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等待的时间越
长,腹腔粘连越轻,手术越易成功。
肠瘘确定性手术是用切除吻合或修补等方式消除瘘的手术,重建肠道的连续性。90%的肠瘘可
以自愈,对于不能自愈的病例,确定性手术是最终治疗手段, 恰当的确定性手术成功率达到98% 。
③手术的前提条件:控制感染、营养改善。
④手术计划应包括:松解所有粘连,彻底清除引流脓肿,解除远端梗阻,切除瘘管和坏死组织,用健康、血供丰富的肠管端端吻合。
早期确定性手术是指在肠外瘘发生后的早
期,一般是14d 以内施行的这类手术。
目前,国内专家并得出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肠瘘适应症如下:
Ⅰ:瘘发生后2周以内;
Ⅱ:除腹腔感染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Ⅲ:无严重营养不良;
Ⅳ:确定性手术不复杂;
Ⅴ:无严重的并存症(心、肺、肝、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