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症状:
1.腹痛
腹痛是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84%。腹痛的发生常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 急性发作可有胆绞痛的表现,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等。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占56%,又称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暖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黄疸
1)部分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4.胆囊高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5.无症状胆囊结石
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常可在常规健康体格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患者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在未来可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
6.胆囊内结石
一般不产生胆绞痛的症状,称为静止性结石,可有右上腹隐痛、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在摄取油腻食物后明显,如伴有感染时可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7.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二、胆囊息肉的临床症状:
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BUS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往往<10mm(82%),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LC)。 良性非胆固醇性PLG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与胆囊炎症相伴,多数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
三、胆囊癌的临床症状: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可包括如下症状:
1.右上腹疼痛: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差。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
4.右上腹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或肿瘤本身增大形成相应包块。
5.晚期可出现消瘦、发热、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