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0%~50%的病例有APC 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21-22)突变,偶见于无家族史者。
别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英文名: familial polyposis coli
发病部位: 大肠  
症状: 腹痛   腹泻   出血  
多发人群: 有家族性结肠息肉遗传史的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肠梗阻   结肠癌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出血、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便血(鲜红或暗红色,可附于大便表面或搀杂其中)、腹泻、粘液性便和稀便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可伴或不伴腹痛、贫血等。往往结肠镜发现大量息肉,一般超过100个。

病因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0%~50%的病例有APC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5q21-22)突变,偶见于无家族史者。

检查

钡剂灌肠可见结肠多处或广泛充盈缺损,经结肠镜及活检一般即可确诊。肛门指诊可触及息肉。

诊断

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有家族史,青年期开始发病,有便血、腹泻、黏液便、腹痛中的一种或几种临床症状,即应高度怀疑本病。可通过直肠指检扪及许多大小不等的念珠串样质软肿物。纤维结肠镜可见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息肉,息肉数目常超过100个,而一般多发性息肉患者数目最多只有几十个,息肉颜色可呈红色或黄白色,有的表面糜烂、出血点或有分泌物覆盖。在部分肠段,黏膜表面密布大小息肉,难以看到正常黏膜,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肠腔充盈缺损,并可估计结肠受累的范围。有些患者无家族史,但只要具有上述典型特征,病理改变为腺瘤,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病变只侵及结、直肠,不伴肠外病变,也可诊断本病。有条件者可经染色体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查,找到遗传病变的证据。

治疗

患者应尽早(推荐25岁以前)做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术后应终生每年一次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激光、微波、射频或氩气刀等治疗。从30岁起,有上消化道息肉者,推荐每三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有大量息肉,检查应更加频繁。大量十二指肠息肉的患者,每年应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患有危险性的家族成员,从13~15岁起至30岁,应每三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30~60岁之间应每隔3~5年1次。

预后

通过及时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预防

此病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唯有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研究报道称,应用低剂量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降低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性。

健康问答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吗?
    医生头像
    彭忠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消化内科
    其实,这是由于这种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类患者的大肠内会出现数百甚至数千个大小不一的息肉,尽管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数目会越来越多,体积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肠镜下一是无法切除干净,二是切了又切,会导致患者每隔不长的时间就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及治疗,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生理、心理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同时,这种息肉的癌变率是100%,因此,对于家族性息肉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是目前为止首选的治疗方法。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彭忠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86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18日 15:1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