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形成指标
(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
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治疗后成骨细胞的改变,是临床上诊断、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二、骨吸收指标
(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0.13±;0.01,如尿钙排出量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0.016,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著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三、骨密度测定方法
定量超声测定法(QUS),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等,以测定骨质疏松的程度,确定诊断及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其中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较好,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检查的金标准。
四.骨质疏松测量方法
1、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
(Singh
指数
)
。Singh
等人将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分布情况及骨小梁吸收消失的程度
分为
7
级,即
Singh
指数。
Ⅶ级:
皮质无变薄,
整个股骨上端均显示骨小梁存在,
受力部骨小梁不甚清晰明
显,在
Ward
三角区充满细密骨小梁,其密度与受力区骨小梁无区别。
Ⅵ级:
Ward
三角区骨小梁有所减少且密度较周围小梁密度低,受力部小梁开始
显示,但仍不十分清晰。
Ⅴ级:
Ward
三角区不存在骨小梁,受力部骨小梁开始减少,辅助压力骨小梁不
连续,辅助张力骨小梁只达股骨颈中心,其与主张力骨小梁合成一束。
Ⅳ级:股骨上端皮质开始变薄,辅助压力和张力骨小梁吸收。
Ⅲ级:主张力骨小梁开始吸收,其在大粗隆部呈蜂窝状。
Ⅱ级:主张力骨小梁仅见于股骨干部,其在头、颈部已吸收消失。
Ⅰ级:主张力骨小梁全部吸收消失,主压力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密度减低。
整个近端骨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相似。
一般认为,
指数在Ⅲ级以下很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
而脊柱骨折又多发生在Ⅰ~
Ⅳ级。 Singh
指数是诊断骨质疏松症较理想的辅助方法之一,其重复性好,误差
率低,
与骨密度测量、
髂骨活检骨定量分析等指标相关性好。
2、摄手部平片:测量第二掌骨干中段骨皮质的厚度 正常情况下皮质骨厚度至少应占该处直径的一半。
3、Nosland-Cameson单光子吸收仪: 以1251作为单能光子来源根据骨组织和软组织吸收光子有所差别,可以测定肢体内骨组织含量,以桡骨为例正常情况下,桡骨近端干骺端处95%为皮质骨,5%为松质骨;而远端干骺端则75%为皮质骨 25%为松质骨。最近还采用了双光子吸收仪,可以区别出骨内脂肪组织和软组织成份之间的差别。
4、双能定量CT扫描 :定量CT扫描可以区别脂肪软组织和骨组织,而双能定量CT扫描还可将骨组织中软组织成份(骨髓)区分出来。
5、体内中子活化分析:以高能量中子将体内的钙从Ca48激活成Ca49以r-射线计数器测定衰退Ca48,因为体内99%的钙贮存在骨骼内,因此用此法测定骨组织总量是否减少极为正确。
6、髂骨骨组织活检: 分三个步骤:
①第一步每天口服750mg四环素共3天,以标记骨组织。
②3天后取髂骨作活组织检查③取下骨块,不脱钙,超薄切片(5~10μ)后作形态学测量此法不宜列为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