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造口旁疝

腹腔内脏器经过造口旁间隙穿出腹腔的情况称为造口旁疝,也称造口疝。2004年以后许多研究者均提出在造口周围突出的任何结构都应该被称为造口旁疝,但不同于造口脱垂也即造口经过腹壁的外翻。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手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有人认为某种程度... 上说,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详情
别名: 造口疝  
英文名: parastomal hernia
发病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普外科  
症状: 造口旁可复性肿块   腹痛   腹胀   呕吐   排便困难  
治疗手段: 手术 造口旁疝修补术 腹腔镜手术 腹壁疝假体修补术
并发疾病: 肠梗阻   肠绞窄坏死   肠穿孔(非创伤性)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各种造口周围渐进性出现可复性或难复性肿块,伴有或不伴有腹胀、消化不良、腹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部分病人可能直接出现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肠绞窄的表现,即阵发性转持续性腹痛、腹胀伴呕吐,人工肛门停止排便等。

病因

造口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操作技术有关,也与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壁薄弱和腹内压异常增高有关。由于疾病治疗需要改道使肠内容物或尿液排出体外,需要在腹壁上人造一个薄弱区域是肠管或输尿管穿出体外,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说,只要观察时间足够长,造口旁疝无法避免。

检查

为了准确判断造口旁疝严重程度,有必要在以下几种体位下详细体检:1. 侧卧位放松时;2. 侧卧位抬腿肌肉紧张时;3. 直立位放松时;4. 直立位肌肉紧张时。

CT是造口旁疝最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常可明确造口疝类型、缺损大小及复杂程度;但由于CT乃平卧位进行的检查,部分造口旁疝病人并不一定都能在CT上反映出来。有必要进行全身检查排除原发肿瘤复发转移。

诊断

只要体检发现造口周围一侧或四周有局限隆起并扪及肿块突出,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咳嗽冲击感,诊断即可基本确立,腹部CT是最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可用于造口旁疝严重程度判断及分型。按照造口旁疝形成的解剖机制的不同,造口旁疝可分为以下四种亚型。

1. 间隙型: 疝囊位于腹壁肌肉和腱膜层之间。

2. 皮下型: 疝囊位于腹壁肌层与皮肤之间。

3. 内吻合口型: 回肠造口术者,疝囊位于小肠肠壁和外翻小肠之间。

4. 造口周围型或造口脱垂型: 环周型疝囊致肠管脱垂,封闭了肠造口。

治疗

造口疝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原发病进展情况、全身情况、造口疝进展情况、是否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及患者手术意愿。

手术为造口疝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但复发率偏高是临床持续面临的棘手问题。手术方法大概有三种。

1. 造口移位、重建和修补原有缺损区域:缺点是创伤较大,且不能排除新做造口处发生造口旁疝。

2. 缺损区域的直接修补:复发率极高,基本已被淘汰。

3. 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术:又分为开放式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和杂交修补术三种方式。

(1)开放式修补有肌鞘前修补、腹膜前修补和腹腔内修补等三种选择;

(2)腹腔镜修补有Kehole、Sugarbaker、Sandwich等方法;

(3)杂交手术主要有Lap-re-do法,结合了腹腔镜下分离粘连视野开阔及腹腔镜下固定网片更为平整的优点,也结合了开放手术可以切除脱垂冗余的造口肠管及直视下修补筋膜缺损确切的优势,复发率明显低于其它术式。

预后

造口旁疝属于术后复发率最高的腹外疝之一,是否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缺损大小、部位、周围组织强度、造口肠管直径、手术方法、修补层次、修补材料、手术规范性、术后护理及腹内高压因素控制情况、是否继发感染、营养状况等有关。

预防

手术需要造口时必须斟酌选择造口部位,注意腹壁造口处筋膜切口大小、肠管拉出方式是否需要腹膜外潜行,注意肠管固定及切口关闭松紧度,注意术后营养支持,防治术后腹内高压因素,避免造口周围感染。肠造口手术中也可以预防性放置人工修补网片以尽量减少术后造口疝发生率。

健康问答

  •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造口旁疝修补术呢?
    医生头像
    钟明安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总院 - 疝与体壁外科
    1.造口旁疝发生肠梗阻、肠绞窄、肠穿孔者需要急诊手术。 2.造口旁疝巨大引起腹壁畸形,并导致患者难以适应腹腔内容物突出,或者经造口结...肠灌洗困难者。 3.造口巨大离开视线范围等原因患者无法自行控制排便时。 4.造口巨大严重影响外观而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时。 5.造口旁疝引起渐进性的消化不良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时。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造口旁疝修补术  钟明安  造口疝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钟明安

上海市东方医院总院 疝与体壁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21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3月29日 14:4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