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脉搏

脉搏检查是用于检查脉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脉搏指动脉的搏动。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通常所称的脉搏系指在手腕桡侧扪到的脉搏。脉搏亦可用脉搏仪描记。脉搏反映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脉搏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查脉搏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和动脉壁的情况。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征。
是否需要空腹:
适用性别: 不限
正常值: 正常成人脉率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为60~100次/分老年人偏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3岁的儿童多在100次/分以上。正常人脉律规则有窦性心律不齐者的脉律可随呼吸改变。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正常脉波由升支(叩击波)、波峰(潮波)和降支(重搏波)三部分构成。升支发生在左室收缩早期由左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壁所致。波峰又称潮波出现在收缩中、晚期系血液向动脉远端运行的同时部分逆返。冲击动脉壁引起。降支发生于心室舒张期。来源于主动脉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关闭血液由外周向近端折回后又向前以及主动脉壁弹性回缩使血流持续流向外周动脉所致。在降支上有一切迹称重搏波在明显主动脉硬化者此波趋于不明显。
分析结果: 偏低值: <60次/分 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 正常值:60~100次/分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 偏高值:>100次/分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
相关症状: 发热   心动过速   感染性发热后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相关检查: 心电图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保持正常的饮食和作息时间。 
检查时要求:检查时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前一个小时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检查时不宜过度紧张以免影响结果。
 

不适宜人群

不合宜人群:严重的血管及心功能不全者。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脉率 ,除脉率快慢外,还应检查脉率与心率是否一致。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频发期前收缩时,由于部分心脏收缩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围动脉搏动,故脉率可少于心率。 
二、脉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均可影响脉律,如心房颤动者脉律绝对不规则。脉搏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有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者可形成二联脉、三联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脉搏脱漏,称脱落脉(dropped pulse)等。 
三、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将桡动脉压紧后,虽远端手指触不到动脉搏动,但可触及条状动脉的存在,并且硬而缺乏弹性似条索状、迂曲或结节状,提示动脉硬化。 
四、强弱,脉搏减弱而振幅低,是由于心搏量少、脉压小和外周阻力增高所致,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与休克等。
五、脉波: 
1.水冲脉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2.迟脉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心力衰竭等。 
3.重搏脉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长期发热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患者,亦可见于心脏压塞、严重心力衰竭和低血容量休克等。 
4.交替脉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交替脉其特点为节律正常而脉搏的强弱出现交替的改变。此乃因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引起,是心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体征。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吸停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变强则称为奇脉。 
6.无脉即脉搏消失,可见于严重休克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后者系由于某一部位动脉闭塞而致相应部位脉搏消失。
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格检查项目,血管异常者。
【结果偏低】 可能疾病: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
【结果偏高】 可能疾病: 高血压 心动过速

检查过程

  1. 脉搏检查主要是用触诊方法也可用床边监护仪连续显示和记录脉搏搏动情况直接观察脉搏波形、节律、频率等变化。 
  2. 检查脉搏时必须选择浅表的动脉一般多用桡动脉。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3. 检查者手指拼拢以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感觉脉搏搏动情况。 
  4. 两侧均须触诊以作对比。正常人两侧差异很小难以查觉。某些疾病时两侧脉搏出现明显差异。两侧脉搏强弱不等或一侧无脉搏。 
  5. 上下肢脉搏应作对比性检查并应同时作上下肢血压测量。以发现某些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等。
 

词条标签

高血压  心律失常  感染  发热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马莉娜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51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15日 15:1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