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烧伤后急性胰腺炎

烧伤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fter burn)在临床上很少见,其发病率约0.07%。但是,第三军医大学(1995年)报告80例尸检材料中有胰腺改变者21例(26.25%
英文名: acute pancreatitis after burn
发病部位: 胰腺  
就诊科室: 烧伤科  
症状: 腹痛   休克   腹膜刺激征  
治疗手段: 内科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由于腹部烧伤,常掩盖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在临床上,患者主诉腹痛、腹胀,腹部触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休克,皮肤有出血斑点,腰部格雷·特纳(Grey-Turner)征,脐周卡伦(Cullen)征。全身可出现炎症反应。血清淀粉酶增高,高于555U/L提示为本病,尿淀粉酶超过925U/L亦提示本病。此外50%的患者呈高血糖症,25%出现低钙血症。总之,烧伤后急性胰腺液以水肿型胰腺炎最多见,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少见。

病因

烧伤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或严重脓毒症者,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胰管水肿阻塞,胰液引流受阻,逆向胰腺组织,水分、HCO3-等流入间质内,胰管上皮因内压升高而受损,胰酶即可开始对胰组织起消化作用。
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组织的自身消化引起的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进一步引起脂肪坏死与出血。 烧伤后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间质充血,其次为急性间质性胰腺炎,即间质水肿和多少不等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其他还有灶性出血、导管扩张和上皮增生等。半数以上急性间质性胰腺炎合并脓毒症。

检查

化验血、尿淀粉酶升高(严重时降低)。
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混浊液体,查胰淀粉酶升高。

诊断

诊断需有烧伤病史联合下述症状、体征、化验、检查。
1、上腹剧痛,并恶心呕吐和腹胀。
2、上腹或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血、尿淀粉酶升高(严重时降低)。
4、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混浊液体,查胰淀粉酶升高。

治疗

急性胰腺炎一旦明确诊断,即控制饮食或禁食,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忌脂肪饮食。有腹胀、腹痛者行胃肠减压吸引,可减少胰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热量,维持内环境稳定。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防治感染。为抑制胰腺分泌,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肌注阿托品0.5mg,每6~8小时1次,口服乙酰唑胺0.25~0.5g,2~3次/d。对重症患者,为抑制胰蛋白酶、血管舒缓素和纤溶酶的活性,可早期使用抑肽酶,每天90万~100万U,分2次静滴。根据病情,可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以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溶酶体膜的完整性。伴有休克时,在液体复苏同时,静滴多巴胺3~5μg/(kg·min),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内脏血流和增加尿量。 
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上述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病情未明显好转,而腹膜炎体征明显时,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腹腔冲洗引流与套管负压吸引引流。为清除含胰酶的液体与坏死组织,引流管的位置应通过胰头、胰尾安置于小网膜囊、腹膜后间隙或结肠旁沟内,以防止脓肿的形成。

预后

本病以水肿型胰腺炎多见,如能积极控制感染,抑制胰酶分泌,预后尚可。如重症感染合并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预后差。

预防

避免烧伤是本病预防措施

健康问答

  • 本病饮食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马静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胸科医院 - 消化内科
    1.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马静

河北省胸科医院 消化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腹痛 腹膜刺激征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7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2日 15:2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