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类固醇肌病是因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
(二)发病机制
1.急性类固醇肌病:具体机制不清楚,其病理特征是选择性的粗肌丝缺失。有学者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单独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可以出现横纹肌溶解,提示糖皮质激素能够导致肌膜的损害。
2.慢性类固醇肌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糖皮质激素的抗合成代谢作用:
①糖皮质激素可破坏氨基酸平衡,阻碍氨基酸向肌细胞内转运而抑制蛋白合成;
②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翻译起始因子(eIF)水平,干扰mRNA翻译,阻碍Ⅱ型肌纤维蛋白合成;
③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肌细胞表达的胰岛素生长因子,从而阻碍肌卫星细胞向肌纤维分化;
④糖皮质激素水平增高损伤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导致睾酮水平的相对减少,使雄激素受体在肌细胞的表达下调,使肌肉蛋白的合成下降;
⑤糖皮质激素可造成Myostatin肌肉抑制素表达上调,Myogenin肌细胞生成素表达下调,从而抑制肌肉蛋白的合成和肌细胞的生成。
(2)糖皮质激素的促进肌肉蛋白分解代谢作用:主要通过4条途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溶酶体系统、钙依赖蛋白酶系统及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途径)激活骨骼肌蛋白水解途径的活化作用,其中以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途径最为敏感。
(3)线粒体功能异常:类固醇肌病患者线粒体的钙负荷、氧化能力和膜电位受损。肌细胞由于长期暴露于糖皮质激素导致线粒体基因表达损伤和钙、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使细胞功能降低。
(4)肌膜兴奋性的改变:类固醇肌病时可出现肌膜渗透性的改变。Rich等实验研究通过肌纤维动作电位、刺激频率及波幅的监测,可以观察到肌膜兴奋性的下降,考虑可能与电压依赖性Na通道的失活致膜电位的改变有关。
(5)局部因素生长因子能在局部发挥调控肌发育作用,糖皮质激素通过影响生长因子产生从而诱发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