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咽缩肌瘫痪

咽缩肌瘫痪极少单独出现,常与食管人口、食管和其他肌群的瘫痪同时出现。引起咽缩肌瘫痪的原因大多与引起软腭瘫痪的相同。此外,该病常常出现在流行性脊髓灰质炎之后。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咽   喉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症状: 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发音困难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单侧咽缩肌瘫痪表现为吞咽不畅,梗阻感,尤以进食流质饮食时明显,易发生呛咳。双侧咽缩肌瘫痪者,可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吞咽。此种吞咽障碍与喉咽部炎性或不完全机械性阻塞引起者不同,前者起初出现流质下咽困难,常发生逆流,而固体食物则能吞咽。若合并有喉部感觉或运动机能障碍,则易将食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吸人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
侧麻痹常无症状,双侧麻痹症状明显。由于软腭麻痹,鼻咽不能闭合,患者说话出现开放性鼻音;进流质饮食时,逆流入鼻腔;并不能作吹哨或鼓气动作。咽肌麻痹时,吞咽机能受到影响。

病因

发生原因可能为中枢性或周围性。前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血栓形成、多发性硬化、延髓性麻痹、脊髓空洞症、脑炎等。周围性麻痹则以多发性神经炎较多见,其他如中毒性神经炎,颅底病变(外伤、肿瘤)压迫等Ⅸ、Ⅹ、Ⅺ脑神经也可引起本病。

检查

1.查体:可见软腭缺乏张力,发“啊”--“啊”音时,软腭向健侧移动,患侧不能上举。若两则麻痹,软腭松弛下垂,完全不能上抬。如同时有咽肌麻痹,则在梨状窝中可见唾液或食物潴留。
2.X线胸部平片:可了解纵隔有无占位性病变压迫食管及食管有无异物等。
3.食管X线钡餐:可观察钡剂有无滞留,以判断病变为梗阻性或肌蠕动失常性。
4.内镜及活组织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病变。

诊断

1.诊断要点
①症状:单侧咽缩肌瘫痪,表现为患侧咽后壁如幕布样下垂,并拉向健侧;双侧瘫痪,则见咽后壁粘膜上的皱襞消失,触诊舌根或咽壁时,咽反射消失;口咽及梨状窝有大量唾液潴留。
②检查:软腭缺乏张力,发“啊”音时,患侧软腭不能上提,并偏向健侧移位。若为双侧麻痹,软腭松弛下垂,完全不能上抬。若为咽缩肌麻痹,则咽壁反射消失,在梨状窝可见唾液或食物潴留。
2.鉴别诊断
主要是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两者之间的鉴别。前者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血栓形成、多发性硬化、延髓性麻痹、脊髓空洞症、脑炎等。周围性麻痹则以多发性神经炎较多见,其他如中毒性神经炎,颅底病变(外伤、肿瘤)压迫等Ⅸ、Ⅹ、Ⅺ脑神经也可引起本病。

治疗

1.对症治疗
(1)对周围性麻痹患者可用抗胆碱酯酶剂或神经兴奋剂(士的宁),以及维生素B1治疗。
(2)咽肌麻痹进食困难者,宜插鼻饲管,以维持营养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对中枢性咽缩肌瘫痪者,认为多属痰瘀阻络,治宜祛瘀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如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
(1)周围性咽肌麻痹为重症肌无力者,多属脾胃虚弱,咽失所养,治宜健脾益气,养血舒筋,方药如补中益气汤加乳香、没药之类。
(2)白喉性神经炎所致咽缩肌瘫痪,则属白喉病后,邪毒损络,治宜清解余毒,活络舒筋,方药如养阴清肺汤加黄芩、知母、花粉、白僵蚕、路路通等。

预后

咽缩肌瘫痪的预后与其病因有关,较单纯软腭瘫痪差。严重的咽缩肌瘫痪而有吞咽障碍者,常因并发吸人性肺炎而危及生命。

预防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健康问答

  • 咽缩肌瘫痪饮食注意事项?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忌吃生硬的食物; 2.忌吃油炸食物; 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吞咽困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7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7日 15:4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