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肠系膜裂孔疝

肠系膜裂孔疝是肠管通过先天性的小肠或结肠系膜缺损(裂孔)而形成的内疝,临床少见,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在短时间内引起肠绞窄、坏死和脓毒性休克。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系膜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症状: 腹痛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并发疾病: 其他休克   腹膜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临床症状与体征因经肠系膜裂孔(疝环)的大小以及疝入的肠管部位,多寡,是否发生完全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而不同。 如疝入的肠襻未发生嵌顿,绞窄时,临床症状多较轻,但由于肠襻的反复疝入和退出,对肠系膜或肠管产生牵拉刺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间断的发作性腹痛,或慢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少数伴有呕吐和便秘,多数腹胀不明显,并缺乏肠型,肠蠕动及肠鸣音亢进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体征。 疝入的肠襻一旦发生绞窄,临床上即有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由于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患者出现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如疝入的肠襻发生扭转,可出现不对称的腹胀,并可触及腹部肿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液。 发生在横结肠系膜裂孔的内疝,疝入网膜囊的小肠可经Winslow孔,肝胃韧带及胃结肠韧带的裂孔或薄弱区再返回大腹腔,因该肠段“行程”异常导致胃远端受压,病人可出现类似慢性溃疡病或幽门梗阻的症状。
2、并发症:肠系膜裂孔疝的肠坏死发生率约为50%,表现为不对称的腹胀及压痛性腹部肿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液,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病因

肠系膜裂孔疝主要由妊娠、肥胖、外伤或排便等使腹压过度增高的因素引起。危险因素包括:便秘、抬举重物、持续性咳嗽或呕吐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积 可因缺水,血液浓缩而升高。 
2.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 明显升高时提示有肠绞窄发生。 
3.血清电解质(K ,Na ,Cl-),血气分析等测定可反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腹部透视或平片 急性期可显示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如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肠闭襻”影,团块致密(假肿瘤)影等,但一般不能明确引起梗阻的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可提示相关肠系膜血管通过疝环的异常走向和血液循环情况等。 CT扫描 可显示腹腔内疝的部位,肠管积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团块影等。

诊断

1、肠系膜裂孔疝病史;
2、腹痛常突然发生或突然加重,呈持续性剧痛,常伴有休克;腹膜刺激征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可有气腹和腹腔渗出液;结合原发病史,急性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食物残渣或脓液等化验白细胞计数高,超声、X线和CT等检查,诊断可以确立。
3、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治疗

1、对症治疗:胃肠减压、灌肠、抗感染、休克、解痉、补液、支持等治疗
2、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肠管复位、裂孔修补术、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等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及时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本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积极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或有严重休克、腹膜炎的患者预后差。

预防

避免腹部压力增高如外伤、肥胖、便秘、抬举重物;积极治疗使腹部压力增高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清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控制体重达标。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肠系膜裂孔疝有什么危害?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肠系膜裂孔疝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一旦发生绞窄对人体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因此,肠系膜裂孔疝的患者一旦发生剧...烈腹痛,往往提示嵌顿,在肠缺血坏死之前及早手术解除嵌顿才能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卞红强 黄茂华 等——肠系膜裂孔疝的诊治体会——《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9卷第3期,189-190页.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9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10日 16: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