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真菌性肠炎

真菌性肠炎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茼群紊乱,使真菌在体内获得适宜的环境而过度生长繁殖,引起肠道黏膜炎性改变的一系列深部真菌病。由于广谱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真菌性肠炎呈增多趋势。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发热   腹痛   腹泻   腹胀   恶心   纳差   体重减轻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电解质紊乱   其他休克   真菌败血症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出现急性腹泻。以儿童多见,常发生于严重衰竭的婴儿。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间断性、突发性腹泻,每日排便可达10~20次,粪便呈水样或豆腐渣样,多有泡沫而呈黄绿色,甚或血便。患者多伴腹胀,但很少腹痛。可伴低热及呕吐。如不治疗可持续3个月以上。在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 病)及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可出现侵袭性假丝酵母蔺性肠炎,往往有一般抗生素难以控制的发热(多为弛张热)、精神倦怠、 恶心、呕吐及血压下降等真菌性毒血症表现,与细菌性感染难以区分;大便次数增 多达数次至30次,呈水样或黄色稀便,可有发酵味,个别重症患者可有血便。假丝 酵母菌肠炎可同时伴有鹅口疮、咽部、食管等部位的真菌感染表现。

病因

引起真茼性肠炎的病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放线菌、毛霉、隐球菌等, 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多见。医院内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假丝酵母菌带菌率较高,是发生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有利条件之一。严重创伤、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恶性肿瘤、长期透析、长期静脉内置管输液以及大手术后(特别是消化道手术后)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明显削弱, 宿主带菌率明显增高。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为真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检查

1.外周血:非侵袭性真功性肠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通常不高,而侵袋性真菌性肠炎常有血象增高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2.真菌镜检和培养:对粪便和肠黏膜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如 发现成群的孢子和大量菌丝即可确诊。病理检查同时结合真菌培养,更有利于明确诊断。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病变好发于回肠及乙状结肠,重者可累及全大肠甚至回肠末。内镜下所见肠腔黏膜有白斑附着,或有较多的黄白色稠性分泌物。有的肠壁可见多个表面呈黄色的溃疡表现。内镜下取黏膜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真荫菌丝,病理见黏膜破溃处有菌丝侵入。

诊断

结合患者有引起免疫力降低的病史, 或有长期使用厂谱抗牛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等药物史;临床表观主要为长期的黏液样腹泻、腹痛或消化不良,并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确诊有赖于大便涂片镜检发现真菌孢或菌丝。人便培养亦有利于确诊。
应与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鉴别。

治疗

1.病原治疗 
应先应停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或改用窄谱敏感抗生索。对非侵袭性真菌性肠炎,可用制霉菌素50万U或100万U,每日3次口服,可在72h内使症状缓解,治疗持续7~10天。或用克霉唑0.5~1.0g,每日3次口服;酮康唑20mg,每日1次,连用7天,保留灌肠效果良好并可减少不良反应。亦可选用伊曲康唑、大蒜素等。
2.纠正肠道茵群紊乱
可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或其他微生态制剂口服。对停用抗生素困难者,可增加微生态制剂口服。微生态对轻症患者一 般可取得较好效果,重症患者仍需加用抗真菌药物。 
3.支持治疗 
还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强支持疗法。

预后

真菌性肠炎多在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或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后患病,多数病例在停用相关药物后即可痊愈,或经积极的内科治疗后多可治愈,但其复发率较高,因此在病情缓解后需注意防止其复发,个别病例抵抗力低下,需要引起重视;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需要增强免疫治疗来改善预后。

预防

(1)勿滥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2)长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应仔细观察,定期检查大便。
(3)如必须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可间断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以预防肠炎的发生。 
(4)对免疫受损、白细胞减少、癌症化疗、使用长期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时监测有无真菌感染,及时采取措施。

健康问答

  • 真菌性肠炎常见吗?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相对于细菌性肠炎,真菌性肠炎在临床要少。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广谱抗菌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肿瘤病人的增多、大手术等,...目前真菌性感染包括真菌性肠炎在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院内感染常见的病种之一,应引起重视。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85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8日 09:3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