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舌下囊肿

舌下囊肿好发于扣抵粘膜和颌下区,似蛤蟆气囊,俗称蛤蟆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舌下腺囊肿看起来只是个小病,恶化概率也不高,但由于一般情况下,这种囊肿不会自行消退,只能通过手术切除。
别名: 舌下腺囊肿  
英文名: sublingualglandcyst
发病部位: 口腔   口底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口腔颌面外科  
症状: 蛋清样粘液   囊壁薄  
多发人群: 儿童   青少年  
治疗手段: 切除囊肿和舌下腺腺体
并发疾病: 口腔感染   淋巴结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上主要有三个类型:
1.单纯型 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
2.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病因

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膜又持续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检查

舌下囊肿检查,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舌下区或者颌下区有囊性的肿物,触诊柔软。然后穿刺内容物检查,可以用无菌注射器直接穿刺,抽取囊液进行检查。一般初次穿刺检查者囊液多为淡黄色蛋清样,术后复发病例和有过穿刺检查史者囊液可呈浅红色,但囊液粘稠可拉丝性状不变。另外彩超、CT检查也可以辅助诊断。

诊断

1、触诊,医生采取双合诊的方式进行检查,一手在口内,一手在口外,触诊发现肿物质地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有波动感。
2、穿刺的结果,可以用无菌注射器直接穿刺检查,如果穿刺抽出蛋清样粘液或者浅红色粘液的话,可以确诊。
3、彩超、CT检查,可以通过彩超、CT的检查,判断一下是不是囊性的肿物,还有肿物的大小和范围、质地。

治疗

根治方法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 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不愿手术者,可在抽干净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会复发。    对体弱年幼不宜手术或注射药物者,可用不锈钢丝穿过粘膜及囊壁作小环并固定,以达到引流及减轻症状。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

预后

此病有一定的复发率,大多见于舌下腺腺体没有切除或者没有切除彻底,所以术中一定要彻底切除舌下腺腺体,这样的话,复发率是非常低的,一般不会复发。

预防

舌下囊肿尚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平时保持好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过硬过烫的食物,避免损伤。

健康问答

  • 舌下囊肿是什么病?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舌下囊肿大多数为舌下腺的外渗性囊肿多由于现象舌下腺腺体或导管的破损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引起;常见于青年人伤人由于其外形类似蛙鸣时鼓起...的咽囊故又名“蛤蟆肿”。舌下囊肿位于口腔底部在舌系带的一侧透明略呈蓝色囊壁甚薄覆盖的口腔黏膜医保可以推动内容物为无色的粘性液体舌下囊肿有时很大可经舌系带下扩展至对侧亦可向口腔底部扩展突出到颌下。要根治多说舌下囊肿的方法是切除挽救舌下腺而不需摘除囊壁年幼或体制虚弱而不能领导耐受舌下腺太多切除术的都是患者可切除品质囊中前壁并将其边缘于口腔粘膜缝合(袋形缝合)。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507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3日 16:4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