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口炎

小儿口炎也称为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其中疱疹性口炎的发病率最高,终年可以发生,以2v4月份最多,具传染性,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于唇及口周皮肤,可单发,也可多发。具有自限性。
别名: 小儿病毒性口炎  
英文名: herpetic stomatitis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儿童口腔科  
症状: 口周疱疹   淋巴结压痛   淋巴结肿大   发热   啼哭   拒食   烦躁  
多发人群: 婴幼儿  
治疗手段: 对症支持治疗
并发疾病: 口腔疱疹   惊厥   高热惊厥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在疱疹出现前2~3天(潜伏期)患儿常有烦躁、拒食、发热与局部淋巴结肿大。2~3天后体温下降,但口腔症状加重,病损最初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潮红,在24h内渐次出现密集成群的针尖大小水疱,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环绕红晕,水疱很快破溃,暴露出表浅小溃疡或溃疡相互融合成大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色分泌物。本病为自限性,1~2周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疱底细胞、病毒分离和血清学实验可帮助诊断。

2.症状体征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所属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病因

1.病因:疱疹性口炎又称疱疹性齿龈口炎,由疱疹病毒?型引发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发热性疾病、感冒、消化障碍、过度疲劳等均可为诱因。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和导致口炎的发生。目前细菌感染性口炎已经很少见,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经常见到。

2.和常见的感冒一样,此病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也就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通过咳嗽或喷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造成其他人感染。 

3.疱疹性口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婴儿出生后,身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存在,起到了保护婴儿的作用,而这种来自母体的抗体一般在6个月左右消失,2岁前,婴幼儿体内还没能充分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所以孩子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就很容易发病。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一般正常,少数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2.细胞学检查 取皮肤黏膜疱疹刮取物作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病毒培养 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较易成功,许多组织培养方法均可应用,宜取新鲜疱液接种。 
4.测定血清抗体 用中和、补体结合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患者血清中多有抗体。 
5.组织病理改变 复发与原发性感染的病理变化相同,以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表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网状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表皮松解而形成水疱,因气球变性比较明显,且多发于疱底部,故水疱常为单房性,表皮内水疱最终亦可发展成表皮下水疱。少数网状变性可见于疱壁,有时可见细胞核分裂和上皮多核巨细胞。陈旧水疱内可见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被侵犯的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此包涵体在早期呈嗜碱性,Feulgen反应阳性,但在后期则变成嗜酸性,Feulgen反应阴性。

1)血常规检查:病毒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组织病理检查 :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疱疹性口腔炎可有本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见上述临床表现部分。 
3.血常规检查:病毒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4.组织病理检查 :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 患者多为成人,多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史,溃疡10v30个或更多,散在分布,多不融合,不成簇,好发于非角化黏膜,多数全身反应较轻。 
 2.多型渗出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原因较复杂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春秋两季。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水肿充血,出现大水疱,疱破形成糜烂溃疡面。唇部损害非常常见,糜烂水肿结痂,常合并痂下感染,易出血。皮疹呈多形性如丘疹、斑疹、水疱、红斑等。典型的病损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红斑,颜色鲜红,境界清晰,中央出现小疱。

治疗

1、经常保持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物,预防口腔炎症。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溃疡疼痛严重者,可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保证患儿充分哺乳,以满足其热量和水分。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 
4、应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修复创面,缓解疼痛。可先用0.9%NS或2%SB彻底清洁口腔,特别是溃疡部位后局部涂上聚肌胞;为缓解患儿进食时疼痛,可于进食前10-15分钟用2%利多卡因涂口腔。 
5、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6、治疗疱疹性口腔炎,主要是控制感染,可用三氮唑核苷或口服板蓝根冲剂,保持口腔清洁,以修复创面,缓解疼痛,此外应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

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大多良好。

预防

经常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婴儿4g/kg,幼儿3g/kg,儿童2.5g/kg)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做好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改善环境,避免或减少污染,避免被动吸烟。经常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或用乳酸、食醋、中药苍术等熏蒸消毒。与病人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婴儿4g/kg、幼儿3g/kg、儿童2.5g/kg)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健康问答

  • 小儿病毒感染性口炎的症状有哪些?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急性发病,患儿常有烦躁、拒食、发热与局部淋巴结肿大。2~3天后体温下降,但口腔症状加重,最初表现为唇红部位和临近口周皮肤及口腔黏膜,...弥漫性潮红或出现散在的红斑疹,在24小时内形成散在的或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环绕红晕,水疱很快破溃,形成表浅大、小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色分泌物。溃疡一周左右自愈。口周皮肤出的疱疹比较大,互相融合,形成溃疡处可见结痂,数日后脱落。不留瘢痕。单纯疱疹初起局部发痒,之后疼痛。小婴儿流口水,哭闹。一些患儿没有全身症状,有的患儿体温达39~40℃。肿大的淋巴结数周后才正常。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8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6月08日 16:5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