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盘尾丝虫病

盘尾丝虫病,又称河盲症,是一种由盘尾丝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通过黑蝇(蚋)反复叮咬传播。
别名: 旋盘尾线虫病   river blindness   河盲症   blinding filarial disease   filarial itch   致盲丝虫病   filariasis volvulus  
英文名: onchocerciasis
发病部位: 皮肤   眼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感染科  
症状: 淋巴结肿大   角膜混浊   严重瘙痒   皮肤损毁   视力损害  
多发人群: 非洲和热带美洲的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全身表现:
患者可有皮疹、瘙痒、肢体肿胀等全身表现。
2.眼部表现:
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症状,如眼前段受累者可有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脉络膜视网膜受累者可有视力下降。此病的眼部病变主要有角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1)结膜和角膜病变:患者可出现慢性结膜炎。角膜的病变包括点状角膜炎、硬化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混浊等。在角膜受累的早期,患者往往出现点状角膜炎,典型地表现为雪片状或绒毛状灰白色点状混浊,角膜受累时间较长的患者则往往出现硬化性角膜炎、角膜混浊,甚至角膜新生血管。有时在角膜中可看到死亡的丝虫。
2)前葡萄膜炎:盘尾丝虫病所致的前葡萄膜炎在临床上有很大差别,可表现为非肉芽肿性炎症,也可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可表现为轻度的炎症,也可为急性严重的炎症。可引起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虹膜萎缩等。患者的房水中有时可看到活的微丝蚴,但前葡萄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微丝蚴的数量并无正相关关系。
3)脉络膜视网膜炎:此病所致的脉络膜视网膜炎通常累及双侧,炎症典型地出现于黄斑的颞侧和视盘的鼻侧,呈慢性经过,缓慢进展,表现为大范围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内色素块状沉着、视网膜白色而有光泽的沉积物、视网膜出血、棉絮斑状混浊等,有时在视网膜内可看到活的微丝蚴。
4)视神经病变:患者可出现视神经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常伴有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病灶和视网膜血管鞘等改变。

病因

1.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旋盘尾线虫寄生于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和眼部造成的,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自然感染曾见于蛛猴及大猩猩,尚未发现有家畜保虫宿主。传播媒介为蚋,其种类因地而异,当地居民饮用、洗澡、捕食都与河水关系密切,因此有很多机会受到蚋的叮咬而遭感染。
成虫线状,白色,两端渐细而钝圆。雌虫长33.5——50mm,宽0.27——0.40mm,雄虫长19——42mm,宽0.13——0.21mm。微丝蚴活动性强,无鞘膜。微丝蚴有大小两种,大者长、宽为(285——368)μm×(6——9)μm;小者长、宽为(150——287)μm×(5——7)μm。很少见于外周血液,主要见于雌虫附近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的淋巴管内,眼组织及尿内亦可查见,周期性不明显,可存活约30个月。当中间宿主蚋(Simulium)叮人时,不仅吸血并且吸取皮肤组织液,微丝蚴即随组织液被蚋吞入,到达胸肌,约6——7天后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并移行至蚋的下唇,当蚋再叮人时,幼虫即进入人体使人感染。幼虫发育为成虫约1年。成虫寿命不超过18年,一般8——10年。
2.发病机制
成虫及微丝蚴均有致病作用。成虫寄生于皮下组织淋巴管汇合处。本病最基本病损发生于皮肤、淋巴结和眼组织。在皮肤,表现为轻度慢性炎症过程,后期弹性纤维减少、萎缩和纤维化。可形成皮下纤维性结节,结节内含有成虫。病理检查发现虫体周围有肉芽肿组织、纤维组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巨细胞、浆细胞等浸润。淋巴结病变以慢性炎症改变为主。眼组织常有慢性非肉芽肿炎症改变。微丝蚴可引起点状角膜炎或角膜混浊,也可发生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导致盲目。

检查

1.活检检查:肿物穿刺液,或用皮检夹,取少量表载玻片上加理盐进行,可见微丝蚴。
2.尿液和血液检查:
可在尿及血液中微丝蚴。
3.
裂隙灯镜检查:见眼前房中的微丝蚴。
4.免疫学检查:
IgM型单克隆抗体阳性。




诊断

此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生活所在的地区和典型的眼部改变。位于非疫区的患者如最近曾到过非洲或南美疫区,并出现不对称的瘙痒、急性皮疹和肢体肿胀,应高度怀疑盘尾丝虫病,并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角膜及房水中发现微丝蚴对诊断有确诊作用,在皮肤标本中发现微丝蚴也可获得确定诊断。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特异性抗体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

1.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有二乙碳酰嗪和苏拉明等抗虫药,前者具有杀灭微丝蚴的作用,使用后大量微丝蚴的死亡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副作用,也可使眼部炎症加重或导致视神经萎缩;后者对成虫的毒性大于对微丝蚴的毒性,杀灭成虫也可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并且此药本身也具有致人死亡的毒性,所以在使用两种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随访观察。最近发现双氢除虫菌素等对此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在使用抗虫药时可考虑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以避免眼部炎症的加重,减少副作用。对有眼前段炎症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和睫状肌麻痹剂点眼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经过治疗一般可痊愈,但严重眼部病常致失明。

预防

1.避免疫区活动,是预防本病的根本。如果徐短期进入疫区的可涂驱避剂,以防蚋叮咬。
2.由于此病是由
黑蝇传播的,所以消灭黑蝇已成为控制此种病的一个重要方

健康问答

  • 盘尾丝虫病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盘尾丝虫病并发症常见的有侏儒症、股疝、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由于垂体受损,导致生长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股...疝是因为皮肤失去弹性引起腹股沟下垂而形成悬垂的囊。青光眼可引发眼胀,头痛,阅读困难、视力下降、视神经损害。眼部视网膜、脉络膜的病变均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下降、偏盲甚至完全失明。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772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6月05日 11:4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