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象
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胞浆中出现中毒颗粒。重症或衰弱者白细胞总数减少,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常降低,重者血小板减少。
2.病原学检查
可送血及骨髓培养、原发病灶及迁徙病灶的脓液培养及涂片和瘀点涂片寻找病原菌。为提高病原菌检出率,尽量于早期、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多次于发热和寒颤发作期间采血,连续两次或同时从不同部位取双份标本,以便能分清是污染还是致病菌。必要时应同时做厌氧菌,L型细菌和真菌培养。
3.其他检查
可检测血清等标本中G—菌的内毒素,有助于判断 G—菌败血症,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检测病原菌,方法快速,敏感性强,但易出现假阳性。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用于检测病原菌抗原,有辅助诊断价值。
4.血液检查
1)蛋白电泳:白蛋白大多降低,α2和γ球蛋白明显较高。
2)类风湿因子测定:大多为阴性,少数阳性,儿童晚发病者或病变持续活动者,严重关节炎者较多阳性,且多伴皮下小结,少数病人初呈阴性,后转阳性,阴性者预后差。
3)狼疮细胞:罕有阳性,且为时短暂。
4)抗核抗体测定: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者均阴性,仅少数病人阳性且效价低,阳性者常伴类风湿因子阳性或γ球蛋白增高,女病人,多关节炎患者和幼童等较多出现阳性。
5)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IgG,IgA和IgM可增高,特别在活动期,Bianco称,如病人的IgG增高而IgM不高,伴血清补体增高,病程多属良性自限,预后佳。
6)血清补体测定:正常或增高,尤以C3,C4,C3a为著,而C1q则无变化,补体增多的原因系过度消耗致合成增加而呈过度补偿,
7)血沉:大多增快,但与发热高低无关。
8)抗链球菌溶血素“O”:1/5~1/2人抗“O”增高,大多数先前有感染史,本征抗“O”测定结果并不高于对照组,故这一试验缺乏特异性。
9)其他: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剂治疗效果差,黏蛋白可增高,C反应蛋白于活动期常呈阳性,有人认为血浆黏蛋白酪氨酸可作为炎症活动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