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顽固性牙周炎

牙周炎是累及4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牙周炎是牙龈炎恶化、发展的结果。
英文名: periodontitis
发病部位: 牙周组织  
就诊科室: 牙周病科   口腔科   儿童口腔科  
症状: 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袋形成   牙槽骨吸收   牙齿松动   探诊后出血  
多发人群: 35岁以后的成人  
治疗手段: 牙周手术 洁治 药物康复疗法 牙周系统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牙周脓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可见牙龈肿胀、出血、有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等症状。 牙周袋的深度用牙周探针测量,正常龈沟深度在2mm以内,超过2mm为牙周袋。以镊子夹持前牙,作颊舌向或近远中向摇动、检查松动度。牙槽骨的吸收程度需依x线检查来判定。
①牙龈的炎症:牙龈作为牙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牙周炎的早期,即表现出一些变化,主要为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1)牙龈色、形、质的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似刀削状,紧贴于牙颈部;附着龈有点彩。健康的牙龈质地致密、坚韧、有弹性。患成人牙周炎时,牙龈组织可以出现炎症的表现,游离龈和龈乳头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严重时,炎症的范围可波及到附着龈,与牙周袋的范围相应。同时由于炎症时的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龈乳头变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牙龈组织表面光亮,点彩也因组织的水肿而消失。由于炎性浸润和胶原纤维的破坏,使牙龈组织的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失去弹性。在慢性炎症的情况下,上皮可增殖变厚,胶原纤维增殖,牙龈可变得坚韧、肥厚。 
(2)牙龈组织的出血倾向:健康的牙龈,即使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牙龈出血常为患成人牙周炎时主要的症状;一般多在刷牙及咬硬物时发生,偶尔也可有自发性出血。
②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成人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征之一。一般而言,牙周袋由软组织壁及根面壁组成,袋内有大量的细菌、食物残渣、唾液黏蛋白、脱落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等。牙周袋的软组织壁内壁上皮常水肿变性、并可有溃疡形成,探诊牙周袋后可出血,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坏死后形成脓液由袋内溢出,临床上表现为牙周袋溢脓。牙周袋的根面壁上通常覆盖有菌斑和牙石。由于菌斑及其产物的作用,根面的牙骨质可有脱矿软化等改变。探诊时可感觉到牙周袋的根面壁不光滑。 
③附着丧失:健康的牙周组织,龈沟深度不超过2mm,结合上皮位于釉牙骨质界处,形成上皮附着,封闭龈沟底。成人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冠方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此时,上皮附着的位置已迁移至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发生了附着丧失。是否有附着丧失的发生,是区别龈炎和牙周炎的关键。附着丧失的量用牙龈缘到牙周袋底的距离减去牙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来表示当牙龈退缩时,龈缘至袋底加上釉牙骨质界至龈缘距离。 
④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吸收,是成人牙周炎的重要临床表现。牙槽骨的吸收常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水平型吸收:这是最常见的牙槽骨的吸收形式。从牙槽骨嵴顶边缘开始呈水平状向根方吸收,使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形成骨上袋。 
(2)垂直型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形成与牙根面之间的角形骨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明显。垂直型骨吸收多形成骨下袋。 
(3)其他形式的牙槽骨吸收:凹坑状吸收也是牙槽骨吸收的常见形式,常发生于牙槽间隔,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⑤牙齿松动和移位:健康的牙齿,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但动度范围非常小;患成人牙周炎时,牙齿的动度超过生理范围,称为牙齿松动。这是由于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牙周支持组织丧失的缘故。牙齿松动也是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当牙槽骨吸收、牙周支持组织丧失达到一定的量后,牙周炎的患牙在力作用下,可发生移位而离开正常位置,这也是成人牙周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病因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传统地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initial factor),但它又受其他局部因素的影响和全身因素的调控;全身因素可改变宿主对局部因素的反应,宿主的反应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多因素中的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或互为协同、互为拮抗。 当细菌侵袭和宿主防御之间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时,少量菌斑的致病作用可由宿主的防御机能所控制,仍可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感染能否成立,实际上由细菌、宿主、环境3方面条件决定,影响动态平衡的一些局部促进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创伤,一些局部解剖因素,不良习惯和不良修复体等,可增强细菌侵袭力,一些全身促进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吸烟、精神压力、免疫缺陷、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宿主的防御力,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破坏。当正常菌群间失去相互制约,或者牙周微生物与宿主间失去平衡,便转变为生态失调,发生牙周病。从另一角度来看,要清除牙周所有细菌,难以成功也无必要,牙周病的防治可通过减弱细菌的侵袭力,或增强宿主的防御力,重建有利于牙周健康的微生态系,这便是牙周病防治中涉及的生态调整疗法。

检查

(1)局部有刺激因素存在,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
(2)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个别牙。 
(3)病程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4)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边缘圆钝。探诊袋内壁有 出血、溢脓。
(5)早期有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但因程度较轻.牙尚不松动。晚期深牙周袋形成 后,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常可出现其他伴发症状,如:
①牙移位;
②食物嵌塞;
③继发 性袷创伤;
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
⑤急性牙周脓肿;
⑥逆行性牙髓炎; 
⑦口臭。 
(6)X线片显示牙槽骨有吸收。

诊断

根据上述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早期牙周炎需与牙龈炎的区别:早期成人牙周炎与牙龈炎区别的关键之处在于是否有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即有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嵴顶有无骨质吸收。
一般根据牙周袋超过2mm,袋内有脓液溢出,牙龈炎症波及牙周袋范围,X线摄片显示牙槽嵴骨皮质失去完整性便可做出诊断。本病应与增生性牙龈炎、牙槽脓肿、急性牙周膜炎、坏死性龈缘炎及血液病在口腔的表现等病症进行鉴别。

治疗

①清除菌斑生物膜,控制感染:用机械的方式去除牙石和菌斑仍是目前最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例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局部药物冲洗上药等; 
②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后6-8周,复查疗效,若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某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应视情况决定再次刮治或需要牙周翻瓣术等手术治疗。 
③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可以通过松动牙的结扎或粘结固定、各种夹板、调合等治疗使患者消除继发性或原发性咬合创伤而减轻动度,改善咀嚼功能并有利于组织修复。 
④全身治疗:吸烟者应该戒烟;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应用抗生素等,积极有效的控制菌斑,并定期复查牙周情况。

预后

1.患者病史:患者是否有牙周炎的家族史,如有则预后较差。虽然牙周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一些重症牙周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提示有遗传背景。 
2.年龄:总体而言,年龄越大,修复能力越弱,预后越差。但对于患有侵袭性牙周炎的年轻患 者,在少量的局部刺激因素作用下即产生广泛快速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腐蚀严重,预后较差。

预防

①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有20多种细菌。在清洁牙面后1~6小时就会形成新的菌斑,导致牙病发生。应从3岁时就学会刷牙。要做到进食完毕3分钟内刷牙,每次刷3分钟,每天刷3次。如有困难,应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尤其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牙刷应选用软细有弹性的保健牙刷,用后洗干净,将牙刷头向上放置晾干。要养成依次刷牙的习惯,刷上牙时,刷毛顺着齿缝向下刷,刷下牙时应从下往上刷,不可猛力地来回横刷,否则会造成牙龈退缩和牙组织成楔形缺损。 
②注意口腔锻炼:要经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污物,有利于牙齿自洁,并能强健牙周组织。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否则会引起废用性牙龈萎缩,面部畸形。提倡用洗干净的右手食指,按放在上下牙龈上作横向来回按摩,每次2~3分钟。可使牙龈及周围组织的血循环增强,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代谢功能。每天早晨作叩齿锻炼,空口咬合(上下牙轻轻叩击)数十次至数百次,约2~3分钟,可先叩磨牙,下颌前伸叩门牙,两侧向叩尖牙。  
③合理饮食起居:宜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油炸滋腻、烟酒、海腥等刺激性食品。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保证睡眠8~9小时。应避免过度劳累。

健康问答

  • 牙周炎与牙龈炎如何鉴别?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区别不明 显,牙龈炎为假性牙周袋,一般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而早期牙周炎即形 成真性牙周袋,常能探及釉牙骨质界。

词条标签

牙周炎  成人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837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2:0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