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别名: encephalitis acarina orientalis   tick-borne encephalitis   俄国春夏季脑炎   东方蜱传脑炎   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   forest spring encephalitis   苏联春夏脑炎   远东脑炎   Russian far-east encephalitis  
英文名: forest spring encephalitis
发病部位: 头部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森林脑炎一般病程14——28天,但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病情迁延可达数月或1——2年之久,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病情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急性期和恢复期4个阶段,各阶段症状有所不同:
1、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一个多月。这期间无明显症状。
2、前驱期一般数小时至3天,部分患者和重型患者前驱期不明显。
(1)轻型患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重型患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3、急性期病程一般为2——3周:典型症状有发热、中毒症状、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瘫痪。
(1)发热:一般起病2——3天发热达高峰(39、5——4l℃),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部分患者可出现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幅度达2℃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或不规则热。
(2)全身中毒症状:
①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
②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
③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3)意识障碍和精神损害: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4)脑膜受累的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
(5)肌肉瘫痪: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成为残废。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摇摆无依状态。
(6)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4、恢复期此期持续平均10——14天,体温下降,肢体瘫痪逐步恢复,神志转清,各种症状消失。

病因

森林脑炎是由于森林脑炎病毒为RNA病毒的感染,对猪肾细胞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传染源是带病毒的蜱类及病毒的贮存宿主动物,主要是通过硬蜱吸血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网状内皮系统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检查

1.检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脑脊液常规检查,入院时一次,必要时复查。有条件者行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或病毒核酸检测。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1——2万,中性增高。
2)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
3)补体结合试验(CFT)及血凝抑制试验(HLT):双份血清效价增加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或CFT单份血清效价>1︰16;HIT单份血清效价>1
4)病毒分离: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3.脑电图检查:多数呈弥漫性慢波或散在慢波。心电图呈T波改变。
4.辅助检查:采集病人双份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如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则有诊断意义。死亡病例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作小鼠脑内接种,或用Vero细胞、BHK-21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诊断

1.临床综合诊断:根据发病季节、发病地区、患病人畜有进入林区引用疫区牛、羊生乳的历史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质轻度增加;血清学检测补体结合,血凝抑制,ELISA试验阳性,或RT-PCR检查阳性,则可诊断。
3.
森林脑炎 需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及埃可病毒等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鉴别。①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年龄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发病地区主要在温带及亚热带,临床表现急性期以肌张力升高、强直性痉挛多见,一般不出现弛缓型瘫痪和肌肉萎缩;②脊髓灰质炎 ,多见于幼儿,一般是肢体弛缓性瘫痪,而颈肌、肩胛肌瘫痪使头下垂者少见,鲜有意识障碍;③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亦可出现肌肉弛缓性瘫痪,但一般呈对称性,且常伴有感觉障碍。

治疗

林脑炎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抽痉、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处理与乙型脑炎相同,重危病人可使用恢复期病人或已患过本病的人血清。后遗症以瘫痪为主,应采用针灸、推拿、体疗等综合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二)免疫疗法
1.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三)病原治疗
国外有报告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还待进一步观察。国外试用核酸酶制剂,包括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酸酶,据称能对病毒的核酸合成起选择性破坏作用,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损害机体细胞。
近年来国内报告早期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疗效较好。应用中药板蓝根等组成方剂用于临床,在退热、缩短病程、恢复病情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并发症及后遗症处理
并发支气管肺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瘫痪后遗症者可用针灸、按摩、推拿、热疗、电疗、体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经过治疗一般一周后降至正常,症状消失。少部分患者恢复期较长,可留有瘫痪后遗症。

预防

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蜱工作。 
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野外工作时应穿戴“五紧”的防护服,即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病人衣服应进行消毒灭蜱。  
(一)加强防蜱灭蜱。 
(二)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衣帽可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200g,有效期10天。 
(三)预防接种 每年3月前注射疫苗,第1次2ml,第2次3ml,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1针。
(四)被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表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健康问答

  • 森林脑炎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昏迷或延髓麻痹的患者,此外为心肌炎及唇疱疹。后遗症主要是脑及延髓病变后所遗留的肌肉瘫痪、精神失常、失语...、痴呆、癫痫等。肌肉瘫痪最为多见,多为一侧上肢瘫痪或双上肢瘫痪。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67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25日 13:1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