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阿根廷出血热

阿根廷出血热是由沙粒病毒属的Junin病毒引起的,以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肌痛、出血、肾脏损害以及休克、神经异常及白细胞减少等。流行于阿根廷,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
别名: Argentine and Bolivian hemorrhagic fever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多系统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发热   肌痛   肾功能异常   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  
多发人群: 男性农民  
治疗手段: 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并发疾病: 出血   肾功能衰竭   其他休克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7~16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液系统改变为主的综合征,神经系统症状亦常见。本病一般隐匿发病,初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寒战、虚弱、不适、头痛、眼痛,肋骨或椎骨角部位肌肉疼痛。病初最常见的体征为发热,体温可上升到38—40.5℃,体检可见结膜充血,黏膜疹,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有皮疹,腋部可有淤斑,面颈部水肿,多数病例可查见淋巴结肿大,大腿肌肉压痛。发病3—5天后,体征和症状愈加明显,全身淋巴结肿大,肌痛加剧,以腰部最明显,舌干、脱水、少尿、低血压、相对缓脉,严重病例发展为广泛的出血症状,有齿龈和鼻腔出血、呕血、尿血、黑便,少尿可发展至无尿。重型病例可出现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约1/3患者在病程5—6病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舌部、眼球和肢体有定向震颤,重者可影响语言和饮食。有时呈谵妄或有全身抽搐。在6—8病日,体温下降前后可出现休克死亡。未采取临床措施的病例病死率可高达15%一30%,在不同的暴发中通常在3%一15%之间。死亡原因多为尿毒症昏迷或低血压和血浆外渗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存活病例发热逐渐缓解,可见明显的多尿。于数日内迅速好转,但恢复期较长,持续7—14天。一般无后遗症。

病因

阿根廷出血热是由沙粒病毒属的久宁病毒 (Junin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田鼠。鼠类感染病毒呈慢性过程,其唾液和尿等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人类可能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 胶,或食用被带毒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感染。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繁殖, 释放人血引起病毒血症,引起小血管损伤,导致体液外 渗、出血、血容量减少、肾损害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检查

1.急性患者内源性干扰素水平可达4 000~  16 000 U/ml。
2.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热退后恢复,血沉正常。治疗补充: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3.尿常规:蛋白尿和血尿。
4.化验:血尿素氮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5.病毒分离:急性期或发病后3~10天可取血、脑脊液或咽部漱口液接种于Vero-E6细胞中分离病毒,死亡病例可取 肝、脾、肾组织分离病毒。亦可用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标本脑内接种1~3日龄新生小鼠,或经外周或脑内途径 接种豚鼠分离病毒。
6.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和IgM抗体阳性,
7.分子生物学检查:根据病毒S或L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可检测急性期患者白细胞中的病毒核酸,全血检 出下限达0.01pfu/200μl,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对临床上早期使用免疫血清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主要流行于阿根廷,人普遍易感,但多见于男性农民,如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发病,应警惕本病。
2.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肌肉疼痛、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等。
3.分子生物学检测急性期白细胞中的病毒核酸,有助于早期诊断。
4.血清学检查病毒抗原和IgM抗体阳性,以及标本中分离中病毒可确诊。
5.应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其他出血性疾病相鉴别,主要依据地区流行性以及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鉴别。

治疗

1.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液体出入量应严格测量,电解质平衡应定期检查,避免明显失水和水 分过多。特别要注意低血压危象。每天容积和尿中蛋白质检查,是预测和处理这个问题最有 价值的试验。血压应多次测量,使之稳定在适当水平。血浆及其他液体输入要谨慎,注意预防 肺水肿。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应注意及时控制细菌性感染
2.免疫血浆治疗:在发病8 d内应用免疫血浆治疗能使病死率下降到1%左右,迅速改善症状,剂量不少于3 000 U/kg。接受这种治疗的一些患者在急性期后约3周,可以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能完全痊愈。
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据报道,病毒唑可降低病毒感染的各项参数,已作为免疫血浆治疗的常用辅助药物,有一定疗效。此外,有报告 脑脊液中IgG明显升高的患者,使用阿糖腺苷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预后

轻症病例一般预后良好,重症常死于出血、休克、尿毒症等。早期应用免疫血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预防

1.预防措施主要是防鼠、灭鼠,应注意个人卫生,搞好自我防护,避免感染等。
2.减毒活久宁病毒疫苗已证实对阿根廷出血热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中国目前无本病发生,应特别注意国境检疫,防止本病传入。

健康问答

  • 阿根廷出血热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头像
    韩顺利 副主任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 肺科
    阿根廷出血热是由沙粒病毒属的久宁病毒 (Junin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田鼠。鼠类感染病毒呈慢性过程...,其唾液和尿等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人类可能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 胶,或食用被带毒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感染。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繁殖, 释放人血引起病毒血症,引起小血管损伤,导致体液外 渗、出血、血容量减少、肾损害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顺利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 肺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肾功能衰竭 发热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0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7日 15:3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