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别名: senile virus hepatitis   老年病毒性肝炎  
英文名: Viral hepatitis in the elderly
发病部位: 肝脏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老年人小腿浮肿   恶心且食欲减退  
多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老年人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急性肝炎,几乎所有的甲型肝炎和半数的戊型肝炎以畏寒、发热为先导表现,很少寒战、高热,持续时间1-2天,少数3-5天;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通常无发热。早期表现为乏力和食欲减退,严重者会出现肌痛、恶心、呕吐和腹胀,持续时间5-14天。多数患者经历早期表现后进入恢复期,少数患者会进入高峰期。高峰期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和尿色加深,其中尿色加深呈浓红茶色,持续2-4周;处于高峰期的急性肝炎,其早期表现开始缓解。高峰期过后,皮肤、眼白发黄和尿色加深逐步缓解。急性肝炎通常病程自限,预后良好。慢性肝炎,其活动期的表现类似于急性肝炎,特点为早期表现不显著,患者通常能够耐受,高峰期的严重度变异很大,持续时间不等。

病因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导致。

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肝功能试验   
肝功能试验种类甚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1、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 
2、血清酶测定 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3、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血内总胆固醇减少,梗阻性黄疸时,胆固醇增加。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4、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瘤、结节病等γ-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5、血清前胶原Ⅲ (PⅢP)测定 血清PⅢP值升高,提示肝内有纤维化将形成可能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31.4%,特异性为75.0%。PⅢP正常值为<175μg/L。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或/和HCV-RNA阳性可确诊。 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细胞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戊型肝炎的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四)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可以了解肝形态,大小,血管情况,有无腹水,肝硬化,淋巴是否肿大等 
(五)肝穿刺病理检查   
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对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

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
一、一般处理 
1.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慢性肝炎活动期应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不宜过劳。由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转重者应卧床休息,住院治疗。
2.营养
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恢复期要避免过食。绝对禁酒,不饮含有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二、药物治疗
各型肝炎病人有明显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并有黄疸时,除休息及营养外,可静脉滴注10%~20%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等。根据不同病情,可采用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
1.急性肝炎
1)甲型肝炎:不变慢性,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密切观察老年、手术后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情,若出现病情转重,应及时按重型肝炎处理。
2)乙型肝炎:应区别是急性乙型肝炎抑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前者处理同甲型肝炎,后者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3)丙型肝炎:确诊为急性丙型肝炎者应争取早期抗病毒治疗。
4)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治疗。
5)戊型肝炎:同甲型肝炎。
2.慢性肝炎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等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因此,对慢性肝炎应重视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
3.重型肝炎
以综合疗法为主,主要措施是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给新鲜血液或血制品,含高支链氨基酸的多种氨基酸,抑制炎症坏死及促肝细胞再生药物。改善肝微循环,降低内毒素血症,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及低血糖等)。在有条件单位可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的研究。 
4.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可照常工作,但应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并动员其作肝穿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作相应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1)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
①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
②改善肝功能;
③减轻肝组织病变;
④提高生活质量;
⑤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2)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
 (一)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 治疗指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α干扰素治疗:(1)HBV复制 HBeAg阳性及HBV DNA阳性;(2)血清ALT异常。 
2. 符合上述条件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α干扰素治疗:
(1)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2)失代偿性肝硬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神经精神异常等)。
3. 剂量及疗程:
(1)剂量 3MU~5MU/次,推荐剂量为5MU/次。
(2)用法 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可进行诱导治疗,即在治疗开始时,每天用药一次,0.5~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
(3)疗效评价 疗程结束时评价近期疗效。停药后追踪观察,随访6~12个月,评价远期疗效。疗效评价应以远期疗效为准。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应答(显效) ALT复常,HBV DNA、HBeAg、HBsAg均阴转。
(2)部分应答(有效) ALT复常,HBV DNA和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
(3)无应答(无效) 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4)持续应答 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6~12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
(5)复发 治疗结束时为显效和有效,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BV DNA阳转者为复发。 
5. 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治疗初期常见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2)骨髓抑制:出现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3)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4)出现失眠、轻度皮疹时对症治疗,可不停药,有时可出现脱发。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二)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 
1. 治疗指征:
(1)血清HCV RNA(+)和/或抗-HCV(+);
(2)血清ALT升高(除外其他原因),或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具备上述两项指征即可进行α干扰素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应早期应用α干扰素治疗,可减少慢性化。 
2. 剂量及疗程:α干扰素3MU/次或组合干扰素9~15μg/次,3次/周。治疗4~6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8个月。治疗第1个月,1次/日。疗程结束后随访6~12个月。 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疗结束时应答 
①完全应答:ALT复常及HCV RNA转阴。
②部分应答:ALT复常但HCV RNA未阴转,或HCV RNA转阴但ALT未复常。
③无应答:ALT仍异常,HCV RNA仍阳性。
(2)停药后6~12个月应答 
①持续应答:停药6~12个月内仍完全应答者。
②复发:治疗结束时为完全应答,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CV RNA阳转者。 
3、核苷类似物临床应用 核苷类似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及单磷酸阿糖腺苷。拉米夫定治疗期较长,否则容易复发,但长期治疗应注意发生病毒变异和产生耐药。耐药病人可出现病情变化。在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发生神经肌肉疼痛。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联合应用干扰素与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但三氮唑核苷可发生溶血性贫血。当Hb≤100g/L时应减量,Hb≤80g/L时应停药。

预后

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病毒性肝炎预后不同。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老年人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

预防

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是对患者进行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旦发病,均需住院隔离,对其排泄物,主要是呕吐物和粪便进行集中消毒;隔离时间至少3周,虽然发病后6周之内仍然能够检测到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RNA(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发病3周之后免疫电镜很少观察到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存在。目前已开发出有效的甲型肝炎疫苗,并且已被推广应用;虽然戊型肝炎疫苗已被开发,但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虽然预防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也是隔离,但对隔离的要求相对较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采取居家隔离,主要是唾液隔离和血液隔离,例如创伤出血隔离。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是对患者进行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旦发病,均需住院隔离,对其排泄物,主要是呕吐物和粪便进行集中消毒;...隔离时间至少3周,虽然发病后6周之内仍然能够检测到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RNA(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发病3周之后免疫电镜很少观察到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存在。目前已开发出有效的甲型肝炎疫苗,并且已被推广应用;虽然戊型肝炎疫苗已被开发,但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虽然预防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也是隔离,但对隔离的要求相对较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可采取居家隔离,主要是唾液隔离和血液隔离,例如创伤出血隔离。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200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2月第19卷第1期.

中国肝病科相关专家小组——2014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1):108-113..

词条标签

病毒性肝炎  老年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591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8日 14:3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