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两者混合感染也不少见。
别名: 脓疱疮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口周、鼻孔附近及四肢等暴露部位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脓疱   糜烂   瘙痒   畏寒、发热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夏秋季多见。 
2﹒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以颜面、口周、鼻孔附近、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 
3﹒初起为点状红斑、小丘疹或水疱,很快变为周围绕有红晕的脓疱,疱壁薄易破,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涸后结成蜜黄色脓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相互融合。偶可见蚕豆大或更大的脓疱(大疱性脓疱疮),疱壁起初紧张,数日后松弛,脓液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坠积状,液面清晰可见。 
5﹒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发热,伴有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甚至引起败血症,个别患儿可继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检查

1.对单纯脓疱患者检查以血液常规检查为主。 
2.对伴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患者检查可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培养+药敏试验检查。

诊断

1﹒多发生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夏秋季多见。 
2﹒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常先有痱子、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皮肤外伤或皮肤清洁卫生较差等情况。 
3﹒多见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4﹒典型损害为脓疱,疱周有红晕,疱壁薄易破成糜烂面,干后结成黄色脓痂,散在分布或成群。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必要时可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6、鉴别诊断 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湿疹鉴别。

治疗

1﹒脓疱未破者,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新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脓疱已破溃结痂者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 
2﹒全身治疗 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一般选用头孢类抗生素、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对青霉素过敏者也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预后

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1﹒应隔离和治疗患者,对已污染的衣物及环境应及时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2﹒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防治各种皮肤损伤。

健康问答

  • 脓疱疮预防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1﹒应隔离和治疗患者,对已污染的衣物及环境应及时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2﹒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防治各种...皮肤损伤。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34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21日 15:4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