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型
(1)前驱期 从发热开始到出皮疹前,一般12~24小时(<24小时),少数达48小时。
①发热:为首发症状,急性起病,以发热开始,体温迅速升高达39℃以上,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等中毒症状;
②咽峡炎:年龄较小的表现为恶心、呕吐,年长儿可主诉咽痛,吞咽时加重,咽充血,腭扁桃体充血肿大,有的患儿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或片状的渗出物,容易擦去,软腭可见出血点或者细小丘疹;
③部分患儿颈部、颌下淋巴结增大、触痛。
(2)出疹期 多于发热24小时内即开始出现皮疹,此期发热更明显,咽痛更突出,此期的主要表现为皮疹。
1)皮疹:
①出现时间,在发热后的12~24小时内出疹,24小时内出齐,2~4日消退,重者可持续7日;
②皮疹形态,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在此基础上有细小的粟粒疹,明显的可呈鸡皮样皮疹,触之有砂粒感或粗糙感,疹间无正常皮肤;
③出疹顺序,通常最先从耳后、颈部、腋下开始,然后累及躯干、四肢,24小时内迅速波及全身。
2)特殊体征:
①“贫血性皮肤划痕”征,将手指按压在出疹的皮肤上,红色的皮肤变苍白,留下苍白的指印,放开后很快又恢复红色;
②环口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患儿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唇周围血管不丰富,相对苍白;
③帕氏线(Pastia线),在患儿皮肤皱折处(如腹股沟、肘部、腋窝等部位),皮疹密集分布,并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④“红草莓舌”(或“杨梅舌”),前驱期患儿舌部覆盖白苔样物,舌**红肿,为“白草莓舌”;出疹期,白苔脱落,显露出鲜红的舌面,红肿的舌**突出,称为“红草莓舌”。
(3)恢复期 皮疹3~5日后颜色转暗,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1周左右出现脱皮,病情轻者表现为糠麸样脱屑,明显的呈片状脱皮,严重者呈手套样、袜套样脱皮。脱皮的轻重主要与皮疹的轻重相关,出疹期皮疹重,脱皮就明显。此期体温开始下降,咽峡炎好转。
2、其他类型猩红热
(1)轻型猩红热 近年来有增多(因抗生素广泛应用,如青霉素的使用),特点:
①发热轻,甚至无发热;
②咽峡炎表现轻;
③皮疹稀疏,色淡,仅见于颈部、胸部或腹部,消退快;④常无特殊体征。由于轻型猩红热临床表现较轻,不典型,容易漏诊,以致未能给予恰当的治疗或疗程不够,使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的机会增多。
(2)重型猩红热(中毒型)现已少见。全身中毒症状重,表现为骤然高热,甚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及意识障碍;咽峡炎严重;皮疹密集,甚至为出血性皮疹;并发症多,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甚至出现中毒休克综合征,病死率高。
(3)外科型猩红热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伤口侵入机体,皮疹从伤口开始最明显,然后波及全身,伤口处可有局部炎症表现(红、肿、热、痛),而没有咽峡炎和“草霉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