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流行于某些地区性的原发性心肌病。因1935年首次发现于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而得此命名。亦称为地方性心肌病。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可能是在缺硒的基础上,加之营养物质缺乏、病毒或其他感染等所致。
别名: 克山病   克山病[地方性心脏病]  
英文名: Keshan disease
发病部位: 心肌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 恶心、呕吐、头晕,严重者数小时内死亡  
多发人群: 克山病在人群分布上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年龄特点,并有家族聚集性和外来人口多发现象。主要发生在自产自给的农业人群,特别是贫困农业户中的育龄妇女和断乳后学龄前儿童。育龄期妇女比同年龄组的男性发病多数倍,其他年龄组及儿童发病无性别差异。在病区生活的非农业人员,如林业、矿业、铁路、驻军等未见发病。1/3 病人有家族发病史,病人集中或几年之内间断地在同一家庭发病。这种多发户多为外来户和经济困难户。  
治疗手段: 营养 血液扩容剂输入 中心静脉压监测
并发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急型:
健康人可突然发病,也可从潜在型或慢型基础上急性发作。在北方、急型多发生于冬季,常可因寒冷、过劳、感染、暴饮、暴食或分娩等诱因而发病。起病急骤。重症者可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严重心律失常。初始常感头晕、心窝部不适、反复恶心呕吐、吐黄水,继而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体检见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体温不升,血压降低,呼吸浅速。心脏一般轻度大,心音弱,尤以第一心音减弱为甚,可有舒张期奔马律和轻度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律失常常见,主要为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时肺部出现罗音,此外肝肿大和下肢水肿亦常见。 
2、亚急型:
发病不如急型急骤。患者多为幼童,2~5岁占85%。以春、夏季发病为多数。亦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咳嗽、气急、食欲不振、面色灰暗和全身水肿。亦可有心脏扩大、奔马律和肝肿大。脑、肺、肾等处的栓塞并不少见。 
3、慢型:
起病缓慢,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亦可由急型、亚急型或潜在型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诉有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并可有尿少、水肿和腹水。体检示心脏向两侧明显扩大,心音低,可闻及轻中度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奔马律,晚期可有右心衰竭的体征如颈静脉恕张、肝肿大和下肢浮肿等。严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心源性肝硬化等表现。心律失常常见如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4、潜在型:
可发生于健康人,亦可为其他型好转的阶段。前者常无症状,可照常劳动或工作,而在普查中被发现,此属稳定的潜在型。由其他型转变而来者可有心悸、气短、头昏、乏力等症状。心电图可有ST-T变化,QT间期延长和过早搏动。潜在型心脏虽受损,但心功能代偿良好。心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 克山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病因

1、生物地球化学病因 
研究认为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克山病发病有关,环境中化学物质通过水-土-食物链作用于人体,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中毒学说,二为饮食中化学物质缺乏或失衡学说。调查发现有地区性分布特性,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硒的测定,发现病区的水和粮食中硒含量明显降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头发硒含量亦低。而以此相邻的地区水土含硒较高,粮食中硒的含量也高,本病亦减少。 硒又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一个组成成份,该酶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低硒可使GSH-px活性降低,造成心肌膜系统损伤。同时还发现维生素E也保护此酶活力,提示除低硒外亚硝酸盐过多及维生素E缺乏可能参与了克山病发病环节。另外还有研究报告,低镁亦可是本病病因之一,并提出镁治疗本病及其心律失常之必要性。 
2、生物病因
研究认为单纯低硒等因素不能完全解释克山病的流行规律, 有些特点却符合生物因子感染特征,如从克山病心肌组织中可分离到柯萨奇B组病毒。血清学研究结果也表明约有1/3的急型和2/3的亚急型克山病患者双份血清柯萨奇B组病毒中的抗体呈4倍增高,用分离到的柯萨奇B组病毒接种低硒乳鼠导致的心肌病变,损伤程度和病变检出率也显著高于正常硒组。病毒对心肌的损伤除病毒的直接溶细胞作用外,并可诱发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T辅助细胞增生,所以生物病因研究认为克山病的发病可能以低硒为基本因素,部分病例在有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时即可发病,而且由此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又进一步加重了心肌损害。   
总之,本病病因可能在低硒的基础上,各种综合因素参与相互作用而致病。

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心肌酶学及血清cTnT检查。生化全项。
2.心电图检查 常为心脏肥大、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 
3.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发现克山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4.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表现为心肌扩张样病变。 
5.收缩时间间期测定 测定射血前期时间与左室喷血时间之比 (PEP/LVET)比值了解心肌收缩力。 6.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 通过心导管取得的心内膜心肌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

诊断

一、克山病诊断标准:具有克山病发病特点,并具备以下任何一条或其中一项表现又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1、心脏扩大。
2、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 
3、心律失常: 多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4、奔马律。
5、脑或其他部位栓塞。
6、心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除外)、ST-T改变、Q-T间期明显延长、多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P波异常(左、右房增大或两房负荷增大)。
7、X线所见:心脏扩大。 
8、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左心房及左心室径扩大,射血分数(EF%)降低到 40%以下,室壁活动呈节段性运动障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大于E峰。
9、心音图改变(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 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期(LVET)≥0.40,A波率(A/E-0)≥15%。 
10、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的改变;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升高,GOT/GPT>1;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 1(LDH1)升高,LDH1>LDH2;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 2(CK-MB)升高。 
二、克山病按发病过程与心脏功能分为四种临床类型:
1、急型  
发病急并有心肌缺血、坏死所呈现急性心脏功能失代偿,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者为重急型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心脑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左心衰竭。
2、慢型 
心脏有中度或显著扩大,表现为慢性心脏功能失代偿即充血性心力衰竭。  
①自然慢型:是一组没有急、亚急、慢型及潜在型病史,不知觉缓慢发病的慢型。目前多以此型发病。  
②慢型分级:按心脏功能分为慢型Ⅱ级、Ⅲ级、Ⅳ级。  
③慢型急性发作:慢型在病区又在多发季节出现急型表现者。
3、亚急型  
①确切亚急型:为学龄前儿童克山病。发病较缓,出现颜面浮肿、肝大和奔马律一周左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有些可有心肌坏死。  
②疑似亚急型:若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气喘、腹痛呕吐、眼睑或下肢 浮肿,且有血压降低,脉压小,心率明显增快,全心音或第一心音减弱等,一旦出现心力衰竭体征者即可确诊。  
③亚急型转成慢型:亚急型克山病自发病日起三个月后未愈者,即转为慢 型。 
4、潜在型 
心功能为I级,心脏轻度增大或不增大,心电图多为室性早搏或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或ST-T改变者。 
三、鉴别诊断 
1、急型需同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胃炎、胆道蛔虫症鉴别。 
2、慢型需同扩张型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冠心病、心包炎及风心病鉴别。 
3、亚急型需同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包炎鉴别。 
4、潜在型需同局灶性心肌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鉴别。

治疗

1、急型克山病 
①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就地早治疗,纠正急性心功能不全,防止转为慢型。
②改善心肌营养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可改善心肌、血管壁及全身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使心源性休克得以纠正。用法:急型重症病人,首先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小儿3~5g)单独或加入25%~50%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根据病情每2~4小时重复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30g(小儿10~15g)。休克缓解、心律失常纠正后,每天静脉注射5g(小儿3g),连用3~7天。休克再发时可重复使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辅酶A、辅酶Q10、二磷酸果糖等亦可使用。
③减轻心脏负担:首先让病人保持安静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烦躁不安,频繁呕吐者,可选用亚冬眠疗法。常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哌替啶50mg(小儿各0.5~1.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地西泮20mg(小儿按每次0.25~0.5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病人处于亚冬眠状态。
④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急型病人,不急于纠正低血压。若在维生素C第2次注射后血压仍未回升,休克无缓解时,可用多巴胺、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如低血压同时有左心衰竭除可用强心药外,亦可将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与硝普钠合用,并根据血压调节药物浓度与滴注速度。
⑤纠正急性心功能不全:急型、亚急型有心力衰竭者,宜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如毛花甙丙4mg或毒毛旋花子K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上述治疗效不佳者尚可选用多巴酚丁胺。出现急性肺水肿时按急性心功能不全处理(选用利尿药、强心苷、血管扩张药及吗啡等)。 
⑥纠正心律失常:急型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多在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源性休克等治疗后4小时内好转或消失,若不能纠正,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可静脉注射或滴注利多卡因以及硫酸镁,待基本控制后可选用下列口服药维持,如美西律、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心房颤动可静脉注射毛花甙丙。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55次/分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若出现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⑦防止急型转为慢型:急型克山病病情控制后,应加强生活指导。1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3个月内复查1次,防止转为慢型。若出现心脏扩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时,即按慢型克山病治疗。 
2、亚急型克山病  
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少数伴有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同慢型,根据病情可选用亚冬眠药物或镇静药。并存心源性休克者,按急型治疗。
3、慢型克山病  
主要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防止感染、过劳、受寒等诱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强心药一般选用地高辛口服,成人0.125~0.25mg/天,根据个体化原则,并随病情需要调整量。利尿剂适用于有水肿者,可间断或每日口服双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和呋塞米等。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并随时予以纠正。血管扩张剂可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尤适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可选用硝酸异山梨醇、酚妥拉明、卡托普利、硝普钠等。此外,亦可选用多巴胺、多马酚丁胺、氨力农等非洋地黄强心剂。洋地黄可谨慎长期服用。心律失常治疗与急型克山病同。
4、潜在型克山病 应进行生活指导,防止感染,对不稳定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定期体检。

预后

急型如能早期就地合理进行抢救,临床治愈率可达85%以上,其中约20%可转为慢型,死亡原因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慢型、亚急型病人心脏明显增大且有严重心律失常者预后较差。两型5年存活率20世纪70年代为40%左右,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5年存活率明显延长,但10年存活率仍较低。半数左右的病人死于难治性心力衰竭,其次为猝死。

预防

1、综合性预防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改善营养条件,合理善食,尤其对孕妇、产妇和儿童更应加强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流行区预防性服药 服用硒酸钠预防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可每10天口服一次,1~5岁1mg,6~10岁2mg,11~15岁3mg,16岁以上4mg。非发病季节可停服三个月。 改善病区居民膳食组成,合理安排食物供给,能控制克山病的发生。 
3、注意休息及加强患者管理 根据心功能状态,限制或避免体力活动,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恢复。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精神刺激。

健康问答

  • 请问攻心翻就是克山病吗?
    医生头像
    刘松岩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 - 心内科
    这个病似乎也叫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因而命名克山病.主要病变是心肌实质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交...织在一起,心脏扩张,心室壁不增厚,附壁血栓常见,光镜下可见心肌变性坏死.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分离和断裂. 克山病是一种流行于荒僻的山岳,高原及草原地带的以心肌病为主的疾病.急性如能早期就地合理抢救,临床治愈率可达85%以上,约20%可能转为慢性,死亡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刘松岩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 心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15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15日 20:0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