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山病诊断标准:具有克山病发病特点,并具备以下任何一条或其中一项表现又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1、心脏扩大。
2、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
3、心律失常: 多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4、奔马律。
5、脑或其他部位栓塞。
6、心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除外)、ST-T改变、Q-T间期明显延长、多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P波异常(左、右房增大或两房负荷增大)。
7、X线所见:心脏扩大。
8、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左心房及左心室径扩大,射血分数(EF%)降低到 40%以下,室壁活动呈节段性运动障碍,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大于E峰。
9、心音图改变(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 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期(LVET)≥0.40,A波率(A/E-0)≥15%。
10、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的改变;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升高,GOT/GPT>1;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 1(LDH1)升高,LDH1>LDH2;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 2(CK-MB)升高。
二、克山病按发病过程与心脏功能分为四种临床类型:
1、急型
发病急并有心肌缺血、坏死所呈现急性心脏功能失代偿,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者为重急型克山病: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心脑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左心衰竭。
2、慢型
心脏有中度或显著扩大,表现为慢性心脏功能失代偿即充血性心力衰竭。
①自然慢型:是一组没有急、亚急、慢型及潜在型病史,不知觉缓慢发病的慢型。目前多以此型发病。
②慢型分级:按心脏功能分为慢型Ⅱ级、Ⅲ级、Ⅳ级。
③慢型急性发作:慢型在病区又在多发季节出现急型表现者。
3、亚急型
①确切亚急型:为学龄前儿童克山病。发病较缓,出现颜面浮肿、肝大和奔马律一周左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有些可有心肌坏死。
②疑似亚急型:若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气喘、腹痛呕吐、眼睑或下肢
浮肿,且有血压降低,脉压小,心率明显增快,全心音或第一心音减弱等,一旦出现心力衰竭体征者即可确诊。
③亚急型转成慢型:亚急型克山病自发病日起三个月后未愈者,即转为慢
型。
4、潜在型
心功能为I级,心脏轻度增大或不增大,心电图多为室性早搏或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或ST-T改变者。
三、鉴别诊断
1、急型需同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胃炎、胆道蛔虫症鉴别。
2、慢型需同扩张型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冠心病、心包炎及风心病鉴别。
3、亚急型需同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包炎鉴别。
4、潜在型需同局灶性心肌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