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是一种由表皮细胞形成的较罕见的囊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表皮细胞于沟槽融合时误被卷入,偏离了原位,从而沿胚胎闭合线处形成先天性囊肿。
别名: 脑部囊肿   intracranial dermoid cyst   脑内皮样肿瘤   脑内皮样囊肿   脑内皮样瘤   皮样肿瘤   zoomylus   皮样瘤   intracranial dermoid tumor   dermoid tumor  
英文名: dermoid cyst
发病部位: 眼周   皮下   粘膜下   脑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皮下结节   走路不稳   视野障碍   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   皮瘘  
多发人群: 小儿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癫痫   偏瘫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结节,质地比较柔软,也可较坚硬,直径常大于5mm,甚至达到5cm以上,基底部常与下方的骨 膜有粘连,故不能随意推动,无自觉症状。皮样囊肿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颈枕区颅骨畸形、颅骨裂、脊柱裂、内脏转位等。

病因

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病因不明。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3~5周)在神经沟封闭时将部分皮肤组织带入的结果。

检查

1.颅骨平片:颅骨平片可见圆形骨缺损或局限性骨质侵蚀,这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2.细胞学检查:镜下可见囊肿壁除表皮细胞外,还包括了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各种皮肤附件,内含角蛋白之碎肩、油性 分泌物、毛发,并含有大量纤维组织,有时可见钙化点。

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及临床特点,尤其是伴有皮瘘者,可做出诊断,无皮瘘者可借助放射学检查进行定位诊断。多数病人以颅内压增高为常见症状,位于颅后窝者可有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小脑损害症状。位于鞍区者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其他症状有癫痫、偏瘫等。皮样囊肿常伴有皮瘘,这是皮样囊肿的重要临床特点。

治疗

皮样囊肿主要选择手术切除。取皮纹切口,仔细分离后尽可能完整地将囊肿连囊壁切除,有时在切除时 可看到骨面上的压迹,如基底部与深层骨膜有粘连,应一并切除骨膜;如切除得不彻底,则术后极易复发。如囊肿过大,将可能在局部形成凹陷畸形,在缝合时注意利用周围组织充填,多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少数凹 陷过大的病灶,可根据伤口的清洁程度,即期或二期行自体组织或代用品充填。

预后

由于皮样囊肿生长缓慢,即使部分切除,亦可长期缓解。手术死亡率在0%~2.6%。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无菌性脑膜炎,因此,如果能防止这一并发症发生,预后多数良好。

预防

皮样囊肿为先天性疾病,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做好定期的产检,另外防止辐射。妊娠期间的前三个月口服叶酸片对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健康问答

  • 如何治疗皮样囊肿?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皮样囊肿主要选择手术切除。取皮纹切口,仔细分离后尽可能完整地将囊肿连囊壁切除,有时在切除时 可看到骨面上的压迹,如基底部与深层骨膜有...粘连,应一并切除骨膜;如切除得不彻底,则术后极易复发。如囊肿过大,将可能在局部形成凹陷畸形,在缝合时注意利用周围组织充填,多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少数凹 陷过大的病灶,可根据伤口的清洁程度,即期或二期行自体组织或代用品充填。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21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06日 19:4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