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自体敏感性湿疹

自体敏感性湿疹(autosensitization eczema)又称自体敏感性皮炎(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湿疹经刺激后产生的某种物质发生过敏、
别名: 自身致敏性皮炎   自体敏感性皮炎   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   自身敏感性皮炎  
英文名: 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
发病部位: 下肢   前臂屈侧   大腿伸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丘疹   疱疹   瘙痒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感染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多数患者某些部位,常见于下肢或阴股部等处患有湿疹,原发部位湿疹恶化后1~2周,突然出现全身性发疹,为丘疹或丘疱疹,进而渗出,糜烂,对称性分布,以前臂屈侧,手背,大腿伸侧常见,进一步蔓延全身,自觉瘙痒,部分病例可出现同形反应,瘙痒较著,伴烧灼感,附属淋巴结肿大,甚至低热和全身不适,病程经过视原发损害而定,原发损害减轻或消退,本病亦随之减轻或消退,病程短者10天左右,长者可迁延数月,反之损害加重,继续扩大。

病因

正常人体皮肤上最常见的细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正常菌群,但是也同时有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在表皮完整状态下,表皮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物质——抑制因子,能抵御致病菌的侵害,因而皮肤不会发生细菌感染症状。平时发生在局部皮肤上的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果处理不当,例如用刺激性较强的化学性药物涂擦,用温度较高的热水烫洗患处皮肤,或者用手指甲使劲搔抓,这些不良刺激都会破坏表皮的完整性,皮肤会发生糜烂,真皮裸露,就会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此时,局部皮肤上脱落下来的表皮、糜烂面渗出物等自体组织成分,会与细菌或者涂布在局部皮肤上的外用药物相结合,形成抗原性物质,通过皮肤吸收后,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在全身各个部位都会出现大量红色疹子和斑疹,全身皮肤严重瘙痒,形成了自体敏感性皮炎。

检查

1、皮肤科检查:前臂屈侧,手背,大腿伸侧为丘疹或丘疱疹,渗出,糜烂。
2、血常规,如有感染,会有白细胞增高,自体敏感性湿疹有可能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诊断

1、根据发病前先有原发性病损,经不适当处理或继发感染,随后随着原发灶病变恶化而四肢和躯干发生丘疱疹改变,自觉瘙痒,不难作出诊断。
2、应和泛发性湿疹、钱币性湿疹及疱疹样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发生了自体敏感性皮炎,需要进行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治疗包括休息,服用镇静止痒药物,注意清洁。
1、急性期一般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加抗生素,3~5天即能得到控制。急性期过后可改用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可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药物,例如地塞米松针剂,成人每天一次,每次5mg,肌肉注射,连续使用5~7天,然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片,以后逐步停用。在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药物的同时,可酌情使用扑尔敏针剂、盐酸西替利嗪片、息斯敏片等抗组胺类药物。还需要内服抗生素,例如克林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
2、局部治疗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外用药。可酌情选用3%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湿敷,即用浸满上述溶液的湿纱布覆盖在原发病灶上。

预后

病程经过视原发损害而定,原发损害减轻或消退,本病亦随之减轻或消退。病程短者10天左右,长者可迁延数月。反之损害加重,继续扩大。

预防

1.去除病因  
2.避免刺激因素 
3.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自体敏感性湿疹预后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病程经过视原发损害而定,原发损害减轻或消退,本病亦随之减轻或消退。病程短者10天左右,长者可迁延数月。反之损害加重,继续扩大。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85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26日 18:0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