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别名: 精神病  
英文名: psychogeny
发病部位: 神经系统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症状: 幻觉   妄想   错觉   情感障碍   苦笑无常   自言自语   行为怪异  
多发人群: 青壮年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并发疾病: 继发性癫痫   青春型精神痴呆   半身不遂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性格改变。孤僻,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兴趣降低,情绪多变,紧张恐惧等。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与之前有明显变化,出现一些让人不可理解的行为或动作,比如不洗脸梳头,穿着打扮怪异,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等。   
3.言语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等。   
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又不承认自己有病,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专科医院诊治。   
精神病的症状   
许多精神病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包括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等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如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   
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

病因

生物学因素     
1.遗传: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检查

1、基本检查:
1)功能性精神障碍还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心电图为正常
2)在功能性的精神障碍中,脑电图正常,但是在器质性脑部疾病导致得精神障碍中,脑电图出现病理波如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
3)血、尿常规,在细菌或者病毒导致得躯体或者大脑问题伴发精神障碍,则血常规的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会异常,尿常规可能正常。
4)肝功能:在功能性的精神障碍中基本正常,但是在肝部疾病和中毒等导致精神异常时,肝功能升高。   
2、特殊检查:
如果发现脑电图有问题,分不清是什么性质可进一步做头颅CT,如CT诊断不清可做核磁共振。怀疑脑部的有炎症可做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怀疑脑供血不足可做脑血流图。

诊断

1.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常将精神病与神经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不同的。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多指重性精神病,神经症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异常没有认识,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而神经症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对他的心理状态的异常有认识,因此有患病的感觉,主动求医。   
2.神经病与精神病之间有时也存在着联系,例如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等神经科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有的还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但结合病史及全面躯体检查,鉴别它们是不困难的。神经病应去脑系科诊治,而精神病则应去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

治疗

精神病治疗   
设法脱离致病环境,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精神治疗。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预防各种反应性精神障碍。
对躯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治疗躯体病,若精神障碍不致影响躯体病的治疗,则可不必专门治疗或仅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对其他精神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药物疗法、休克疗法等。 
1、药物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精神疾病的治疗已经进入化学治疗的年代。所用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等。 
2、休克疗法,如无抽搐电休克(MECT)。 
3、心理治疗。在若干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从来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主要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碍等。 
4、工疗。或称职业疗法。即每日给病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艺性操作作业,以辅助或促进病情缓解。
5、1930年代出现前额叶切断术,以治疗顽固的焦虑紧张、强迫观念、妄想状态等,即精神外科。现又有前额叶超声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等,正在探索确切的疗效。

预后

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5%可以达到临床痊愈,约20%可保持终生健康。因此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悲观。由于现代治疗学的不断进步,大约60%的病人可以达到社会性缓解,即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
2.青春期精神障碍的发病往往先于成年早期的精神障碍,然而,很多症状,尤其是病程较短的情况,仅限于青少年时期,且通常在将近 30  岁时症状,还会进一步的缓解,实施干预措施来缩短发病的持续时间,将能够显著降低日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3.WHO  明确指出源于儿童青少年时代的精神障碍是主要的全球疾病负担,  而目前最年轻的 1/ 4  的人口只占用了全部精神障碍 1/ 9  的医疗资源。儿童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未来可以预测将主要调查研究哪些地方更需要医疗资源,  并将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评估监测政策的效果和过程方面起重要作用。 
4.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面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都显得尤为严峻 作者:医者仁心1993 链接:

预防

精神障碍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由于有些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因此,一级预防除了主要是对病因已明的精神障碍。有可能针对病因,采取果断的预防措施。最终消灭疾病的发生外,还可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进行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对目前尚不能通过~级预防措施消灭的精神障碍,应给予二级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并早期诊治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起到良好作用,乃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逐渐起病而症状隐匿,不易被人发现的病人,如能早诊断、早治疗而不延误病情,则对预防复发以及使慢性率下降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

健康问答

  • 什么是精神病?
    医生头像
    郭立宏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 中医心理科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制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郭立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中医心理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82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5月11日 15:0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