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精神病

精神病是心理障碍疾病。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脑部  
就诊科室: 精神科  
治疗手段: 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 
3.言语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病因

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心理学角度: 意识论:精神分析。 认知论:认知分析。 行为论:行为分析。 
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侮默氏症,是一种综合征。65岁以后发病。起病虽缓慢,但病变却在悄悄地不停地进行,表现为智力机能低下,病人不如以前那样灵活,记忆力明显减退,进入医学上所谓的"遗忘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一阶段),遇事多遗忘,常常借助于笔记,刚刚办完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继则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定向力大受影响,词汇变得非常贫乏,难以想起恰当的用语(原先不是这样),进入医学上所谓的"混乱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二阶段),出现严重的定向障碍,分不清夫妻和父母,出现明显的焦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妄想、幻觉日趋明显。气脑造影可见脑室扩大。目前认为,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很主要的一条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大脑皮层的萎缩。

检查

1.病史:个人史及既往史,身体及心理健康情况如何,有过什么病、病情如何,怎样治愈的,有无后遗症,有无吸烟、酗酒、吸食毒品、中毒的病史等。 
2.体格检查:通过检查身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3.基本检查:有心电图、脑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 
4.特殊检查:如果发现脑电图有问题,分不清是什么性质可进一步做头颅CT,如CT诊断不清可做核磁共振。怀疑脑部的有炎症可做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怀疑脑供血不足可做脑血流图。

诊断

主要靠与病人接近的人的病历报告和临床观察、检查和分析。对精神障碍本身还没有客观的诊断手段。现有的实验室方法只是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或查明可能引起某些精神障碍症状群的躯体病,最终确定精神障碍性质还是靠临床精神状况检查和分析。19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心理测量方法和量表,但实践证明,这些仅可作为临床观察、诊断的辅助手段,不能仅靠量表来确定诊断。

治疗

对躯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治疗躯体病,若精神障碍不致影响躯体病的治疗,则可不必专门治疗或仅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对其他精神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药物疗法、休克疗法等。
1、药物治疗:所用药物包括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等。 
2、休克疗法,如电休克。 
3、心理治疗:在若干精神障碍的治疗中从来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主要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碍等。 
4、职业疗法:即每日给病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艺性操作作业,以辅助或促进病情缓解。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好转时期应参加工艺品制作、缝纫、书法或绘画等活动,以提高生活兴趣和信心。对慢性病人则宜安排工业工疗,即参加一些带有流水作业性质的集体劳动作业。这样的工疗才接近现实生活,有助于他们的精神康复。工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有助于患者劳动就业或职业康复。其中包括着管理家务和教育子女。对神经症,也可合理选用镇静药物,但最主要的是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神经症的治疗、精神病恢复期病人的保健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预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5、前额叶切断术:以治疗顽固的焦虑紧张、强迫观念、妄想状态等。现又有前额叶超声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等,正在探索确切的疗效。

预后

预后一般。注意精神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养强而均衡的性格和良好生活习惯。

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但由于有些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因此,一级预防除了主要是对病因已明的精神障碍。有可能针对病因,采取果断的预防措施。最终消灭疾病的发生外,还可利用现有的知识,积极进行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对目前尚不能通过~级预防措施消灭的精神障碍,应给予二级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并早期诊治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起到良好作用,乃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逐渐起病而症状隐匿,不易被人发现的病人,如能早诊断、早治疗而不延误病情,则对预防复发以及使慢性率下降有很重要的意义。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

健康问答

  • 精神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兰彪 住院医师 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 - 内科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兰彪

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18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9月18日 12:5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