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根据地区、病毒类型等,又可被称为新疆出血热或登革热出血热,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高。
别名: Far East hemorrhagic fever   出血热   hemorrhagic disease   epidemic   HFRS   nephropathia epidemica   Korean 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肾综合征出血热   Nidoko disease  
英文名: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发病部位: 肾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感冒且面部潮红   皮肤出血点   发热  
多发人群: 卫生条件差的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发热、颜面、颈部、前胸充血超红、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症状;随后患者由于大量的血浆外渗而产生低血压,甚至休克的症状;随着尿量的减少,部分病人可能产生尿毒症的症状;之后患者尿量增多进入多尿期;最后进入恢复期,逐渐恢复各脏器功能。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数动物都能够感染出血热病毒,一旦接触了含有病毒的物质,食用了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呼吸了含有病毒的空气,或是在怀孕时感染了病毒,也会造成胎儿被感染,因此出血热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检查

流行性出血热的检查主要分为两部分:

1、临床检验,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2、病毒学检验,包括病毒的抗体、病毒的抗原、病毒的核酸等。

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分为以下几步:

1、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生活在什么地域,有没有老鼠接触史;

2、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没有发热、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查看是否有白细胞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等表现,再结合血清学检查便可以确诊,要注意应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沙拉热及病毒感染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性治疗是关键,根据临床病理变化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临床表现不同,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

1、发热期,在发热期病人会有高烧、头痛、呕吐、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补液,采取退热措施等,

2、低血压休克期,患者在这一阶段,会出现低血压休克,首先应对其进行补液治疗,治疗效果不好的话,要采取一些强心、升血压的措施,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的强行补液,适可而止,

3、少尿期,少尿期采取的治疗宗旨主要是稳、促、导、透四个字,稳定内环境,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引起的心衰、肺水肿等,

4、多尿期,这时病人的尿量会增大,这一阶段要在病人喝的水里添加口服补液盐、葡萄糖等,注意保证病人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低血容量,引发二次休克或继发感染,

5、恢复期,病人进入恢复期就算痊愈。

预后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多数半年内可康复,少数重症患者会有肾脏、心脏等脏器系统的慢性损害,因此患者应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主要在于:

1、隔离传染源,例如:灭鼠;

2、切断传播途径,接触患者时要有基本的防护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汉坦病毒的疫苗。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主要在于:1、隔离传染源,例如:灭鼠;2、切断传播途径,接触患者时要有基本的防护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汉坦病...毒的疫苗。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红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病例研究

【摘要】 目的:自2009年起,澳大利亚、关国和欧洲相继报道了一种新型食物过敏病例,患者在进食红肉3-6h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这种疾病被认为和蜱叮咬及非灵长类哺乳动物阿尔法半乳糖Ig...

妊娠哺乳期用药 原创

孕妇用药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在胎儿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其器官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影响。1956年妊娠早期妇女服用沙立度胺后发生近万例海豹畸胎,引起世界范围对药...

点击查看更多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16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30日 17:2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