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青年心肌梗死

青年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别名: 青年心肌梗塞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多发人群: 青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介入
并发疾病: 心衰   特指多种心律失常   猝死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可以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所有表现,但以急性缺血性胸痛为主要表现
90%以上患者在31~40岁首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患者病前无心绞痛病史,而发病时则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多数患者首次发病是以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而就诊。由于发病突然,症状严重,鉴于年龄轻,对心肌梗死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常被误诊的原因之一。尽管青年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但以放射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表现者并不少见,常因误诊而应用阿托品类药物而使梗死加重,亦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部分青年心肌梗死以猝死为首发表现,生前不能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以致失去救治时机。因此,对无典型心绞痛或冠状动脉硬化病史的青年人,一旦出现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应高度警惕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8岁的儿童体内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灶,青年心肌梗死尸检发现约60%存在双支血管病变。

2、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病者较中老年心肌梗死多见,该病因对青年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相当有益。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冠状动脉炎 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多发性动脉炎、川崎病。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可参与或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吸烟、饮酒、高脂肪餐、吸毒(大麻、可卡因等)及剧烈运动等。
(3)冠状动脉栓塞 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青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栓子可源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房颤及其他心脏病附壁血栓的脱落、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钙化等。
(4)外伤 胸部非穿透伤所致的心肌挫裂伤,发生率为16%~76%,严重者可引起穿壁性心肌梗死。
(5)冠状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及冠状动脉夹层所致的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及夹层突向腔内阻塞管腔,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6)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或冠状动脉肌桥等。
(7)其他 严重缺氧、冠状动脉低灌注压、重度感染、严重失血或出血性疾病等

检查

与急性心肌梗检查方法一样
1、心电图。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Q波形成,T波倒置,ST段下移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细胞中含有多种酶及其他心肌结构蛋白,当急性心肌梗死时,这些物质自坏死的心肌细胞大量逸入血液循环中,使其在血清中的活性显着增加,且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各有动态变化规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定量性,为心肌梗死提供了方便的诊断时间窗,这些物质即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及基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超敏肌钙蛋白。
(2)起病24-48小时后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均可持续1-3周。起病数小时至2日内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
3、超声心动图 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监测心包积液及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

青年心肌梗死的诊断按国际通用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综合分析即可确定。当前开展核素扫描、心肌显影、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冠脉造影等,对于部分无Q波青年心肌梗死诊断确立很有帮助,但急性期诊断仅需依靠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治疗

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放置心梗面积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心肌。(一)监护和治疗

1、休息

2、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心功能

3、吸氧

4、护理

5、建立静脉通道

(二)解除疼痛

1、吗啡或哌替啶

2、硝酸酯类药物

3、ß-受体阻滞剂

(三)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四)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钙

(五)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3、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者,宜争取6-8小时内施行紧急CABG术,但死亡率明显高于择期CABG术。

(六)其他治疗:ACEI预防心室重塑,调脂类药物稳定斑块,抗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治疗,抗休克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

预后

青年心肌梗死因多发生猝死,生前并未得以诊断,死后经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所以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诊或误诊。
然而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远期致死率较低,出院后病情稳定,劳动力可以恢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较好。

预防

在正常人群中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属一级预防,已有冠心病和MI病史者还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称之为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包括目前的ABCDE方案: A、阿司匹林 硝酸酯类 ACEI B、β受体阻滞剂 控制血压 C、戒烟 低脂饮食 D、控制糖尿病 控制饮食 E、健康教育 锻炼运动

健康问答

  • 青年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怎么样
    医生头像
    冯晔子 副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远期致死率较低,出院后病情稳定,劳动力可以恢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较好。

词条标签

胸痛  心肌梗死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冯晔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53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8日 11:0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