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需取窦道溢液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最好在术前2周即开始应用抗生素,使手术部位组织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
1、清除病灶处:在骨壳上开洞进入病灶内,吸出脓液,清除死骨与炎性肉芽组织。一般在骨壳上原有洞口处扩大即可进入病灶。扩大洞口处不可避免要切除一部分骨质,才能取出死骨;过多切除骨质会形成骨缺损或容易发生病理骨折。
2、消灭死腔法:
(1)蝶形手术在清除病灶后再用骨刀将骨腔边缘消去一部分,成平坦的蝶状,以容周围软组织贴近而消灭死腔。
(2)肌瓣填塞:死腔较大者做蝶形手术丧失的骨骼太多会发生病理骨折,可将骨腔边缘略事修饰后将附近肌肉作带蒂肌瓣填塞消灭死腔。
(3)闭式灌洗:小儿生长旺盛,骨腔易闭合,因此小儿病例在清除病灶后不必作碟形手术。在伤口内留置2根塑料管;一根为灌注管,另一根为吸引管。术后经灌注管滴入抗生素溶液。
3、庆大霉素-骨水泥珠链填塞和二期植骨。
4、伤口闭合:伤口应一星期缝合,并留置负压吸引管。一般在术后2--3天内吸引量逐渐减少,可拔出引流管。周围软组织不能缝合时,可敞开,骨腔内填充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条,包管形石膏,开洞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