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荨麻疹性血管炎

荨麻疹性血管炎以发热、风团、关节痛等为主要症状,常需与荨麻疹相鉴别,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以支持性疗法为主
英文名: Urticarial vasculitis,UV
发病部位: 血管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 皮肤瘙痒   鳞屑   血管神经性水肿   紫癜   烧灼性疼痛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慢性肾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40岁之间。起病时常伴有不规则发热,有时可达38~39℃
2)皮肤主要特征为风团极像荨麻疹。但风团皮损持续时间长,往往24~72小时,甚至数天不消失自觉有痒感或烧灼感;风团触之有浸润有时病损之处可见点状出血少数病例有水疱但无坏死;损害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
3)本病常伴有关节痛及关节炎主要见于四肢关节有时有关节肿胀。也可有腹部不适淋巴结肿大等。晚

病因

本病为一种新的免疫复合物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极其复杂。 
 1)诱因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因素不明。有报道认为是化学物质、药物(如碘剂等过敏反应反复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过敏原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 
 2)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损害、抗内皮细胞抗体以及细胞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低分子量沉淀素的作用下引起G结合或活化,进一步导致传统途径的补体活化,产生过敏毒素及嗜中性 粒细胞趋化因子。这些炎症介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炎的发生。有学者指出,对本病与结缔组织病的关系应予以重视。 
 3)阿蒂斯(AnhB)反应由W、w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局部皮肤反应)。

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快。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最常见,特别是补体Q降低更明显。

诊断

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发热关节痛腹痛等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有肾脏:损害实验室指标:血沉快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病变
鉴别诊断:本症需与慢性荨麻疹鉴别。慢性荨麻疹在组 织学上有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除单核细胞外还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也可见核尘,大多数见到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但无F维变性坏死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以支持性疗法为主
 1)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以预防肾损害等全身合并症。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决定一般相当于强的松现~为啤可以分次口服或缓慢静脉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损大部分消退后逐渐减量。由于有时病程可长达数月,因此要意激素的副作用。
 2)可以试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芬必得、诺松等。 
 3)部分病例用氨苯砜治疗有效
 4)必要时也可考虑应用地塞米松。用法为5吨静脉滴注J次/d连用3天停4天,或25吨口服,12小时1次每周连用3次。 般抗组胺类药物无效,但可以对症止痒。

预后

UV病程最长达2年,平均34年,皮损可呈反复加重,消退和复发。特发性NUV预后良好,HUV和HUS预后较差,主要死因为COPD和急性喉头水肿,少见死于原发病调。

预防

本病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故发病时应严格排查,一旦确定是由过敏原引起,应立即移除过敏原,并避免与过敏原再接触。同时应适当地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健康问答

  • 荨麻疹性血管炎 这病严重吗?
    医生头像
    杨光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小儿内科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以支持性疗法为主:   1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以预防肾损害等全身合并症。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决...定,一般相当于强的松30~50 mg ,可以分次口服或缓慢静脉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损大部分消退后,逐渐减量。由于有时病程可长达数月,因此,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2可以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芬必得、诺松等。   3部分病例用氨苯砜治疗有效。   4必要时,也可考虑应用地塞米松。用法为5 mg 静脉滴注,1 次/ d ,连用3 天停4 天,或2.5 mg 口服,12 小时1 次,每周连用3 次。一般抗组胺类药物无效,但可以对症止痒。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李晓霞, 王合, 王德辉,等. 荨麻疹性血管炎15例临床和病理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12):726-728..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杨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小儿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28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16日 16:0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