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几个不同的临床阶段,不同的病期各有其特点及治疗原则,故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叙述。
1. 临床前期
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眼虽无发作史和任何症状,但具有浅前房和窄房角,则该眼应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有本病的家族史,又具有前房浅、房角窄、虹膜膨隆等局部解剖因素,激发试验阳性,但无青光眼发作史者,也诊断为本病的临床前期。
2.先兆期(前驱期)
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发作时患眼突感虹视、雾视,可伴同侧鼻根部酸胀,或有患侧额部疼痛。这些症状多在傍晚时分出现,但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若即刻检查可发现眼压轻度升高,轻度睫状充血或不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呈轻度雾状,水肿的角膜具有色散效应,是虹视产生的原因。前房变浅,但房水不混浊,瞳孔略扩大,对光反射迟钝但未消失。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的浅前房外,大多不留永久性组织损害。
3.急性发作期
起病急,自觉患眼剧烈胀痛,甚至眼胀欲脱,同侧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仅存眼前数指或光感,伴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征有眼睑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水肿,裂隙灯显微镜下上皮呈小水珠状,角膜后有色素沉着;前房极浅,
周边部前房几乎完全消失;虹膜水肿,纹理不清,若有严重缺血坏死,房水可有混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等散大,常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消失,可有局限性后粘连;房角完全关闭,常有较多色素沉着。眼压明显升高,多在6.65kPa(50mmHg)以上。此时因角膜水肿,眼底多看不清,如能看到眼底,则可见视网膜动脉搏动。高眼压缓解后,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色素脱失、局限性后粘连,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蚀,称为青光眼斑,房角常有广泛性粘连。其中,虹膜节段性萎缩、晶状体青光眼斑、角膜后壁与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被称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三联征。
4.间歇期
在小发作或急性大发作后经药物或自行缓解,房角重新开放或大部分开放,小梁尚未遭受严重损害,不用药或仅用少量缩瞳剂眼压恢复正常,使瘸隋得到暂时缓解,则称为间歇期。
5. 慢性期
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已发生广泛粘连,小梁功能已遭受严重损害者,属慢性期。此期病情呈慢性进展。在早期似有轻度眼胀痛等症状;晚期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视乳头逐渐出现青光眼性病理凹陷和萎缩,视野也出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的视野缺损。视野缺损逐渐进展,最后完全失明而进入绝对期。
6. 绝对期
持续性高眼压,视力完全丧失的晚期病例。由于长期高眼压,患者已能耐受,故自觉症状常不明显,仅有轻度眼胀、头痛,若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则可有剧烈眼痛、头痛。体征有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睫状前支血管扩张、迂曲;角膜上皮轻度水肿,或反复出现大泡或上皮剥脱,晚期也可发生带状混浊;前房极浅;虹膜萎缩,有新生血管;瞳孔散大,瞳孔缘有色素层外翻;晶状体混浊。巩膜可出现葡萄肿,严重时在外力影响下可发生眼球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