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
2、其他黄色瘤
1)骨骼黄色瘤:本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一4岁小儿,一岁以下及年长者发病罕见亦可见于青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有人认为与性别无关,发病部位以骨骼各最好发,顺序为颅骨、骨盆、长骨、上领骨、肩脾、肋骨、脊椎;皮肤、枯膜、内脏(如肺部等),本病较为良性,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可持续多年,为进行性发展。)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尿崩症为其3大临床表现,颅骨缺损区可触及质软之肿块或边缘清楚之骨缺损;突眼可单侧可双侧;尿崩症则表现频渴多尿。
2)多发性扁平黄色瘤:眼睑周围,是较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眼睑周围发生的橘黄色略高于皮肤的扁平丘疹或片状瘤,质地柔软,边缘清楚。若泛发于全身,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几厘米大小,表面平滑。
3)睑黄色瘤:眼睑内眦处发生橘黄色针头大或豆大丘疹,边缘明显,略高出皮面,触之柔软,有时波及下眼睑,融合后形成黄色圈。
4)肌腱黄色瘤:圆形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不易活动,边缘清楚。发生在肌腱部位,跟腱、手、足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