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高胰岛素血症

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生物学作用被削弱,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形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英文名: hyperinsulinemia
发病部位: 心血管系统   皮肤   胰腺   脂肪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症状: 肥胖   黑棘皮病   血脂紊乱   低血糖  
多发人群: 肥胖患者   糖尿病前期   高血压病患者  
治疗手段: 饮食运动调节 请输入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原发性高血压病   冠心病   肥胖   脑卒中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黑棘皮病, 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与角质细胞及成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接受器结合,而导致皮肤增生。 
2.低血糖,胰岛素分泌增多,高峰延迟,可引起餐后血糖偏低,出现低血糖反应。 
3.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容易凝集。 
4.胰岛素同样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痉挛,阻力增加,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病因

1.肥胖: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加。 
2.高血压:高血压可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削弱,产生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3.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4.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曲线紊乱,可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加。 
5.血脂紊乱患者: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使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削弱。  
6. 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入,其最终结果是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能引起医源性的高胰岛素血症。

检查

1.空腹血浆胰岛素的检测:正常空腹血胰岛素的浓度为5-15mU/L,超出此范围考虑胰岛素分泌异常。

2.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分泌检测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胰岛素分泌情况。胰岛素分泌高峰高于空腹胰岛素10倍以上考虑有高胰岛素血症。

3.血糖、血脂、血压的检测

诊断

1.空腹血浆胰岛素的检测:正常空腹血胰岛素的浓度为5-15mU/L,超出此范围考虑胰岛素分泌异常。

2.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分泌检测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胰岛素分泌情况。胰岛素分泌高峰高于空腹胰岛素10倍以上考虑有高胰岛素血症。

 

治疗

【加强运动】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饮食调节】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药物治疗】胰岛素抵抗严重者可服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脂。

预后

1.科学规律治疗,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

2.未及时治疗,可发展成2型糖尿病,并容易出现餐后低血糖。

预防

加强运动: 降低体重,改善代谢, 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控制血脂血压。

健康问答

  • 高胰岛素血症如何治疗
    医生头像
    吕凌波 主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内分泌科
    【加强运动】: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饮食调节】: 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药物治疗】:胰岛素抵抗严重者可服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或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脂。下拉查看详情
  • 高胰岛素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医生头像
    吕凌波 主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内分泌科
    1.肥胖: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加重,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加。 2.高血压:高血压可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削弱,产生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3.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4.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曲线紊乱,可出现胰岛素分泌增加。 5.血脂紊乱患者: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使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削弱。 6. 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入,其最终结果是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能引起医源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潘长玉主译,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37-461..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吕凌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896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5日 16:5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