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鼻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属鼻腔常见的良性肿瘤 ,反复鼻出血为其突出的表现。
英文名: nasal angioma
发病部位: 鼻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  
多发人群: 青、中年  
治疗手段: 手术
并发疾病: 其他贫血   嗅觉障碍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腔反复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 出血量少者仅表现为鼻涕中带血, 但长期慢性鼻腔出血可引起贫血。随着瘤体的增大及侵犯周围组织, 可进行性堵塞鼻腔 , 引起嗅觉障碍, 甚至可以造成听力下降及头晕头痛等症状。

病因

胚胎性组织残余,鼻中隔的血管瘤为胚性母血管细胞发生出血性息肉扭转、静脉瘀滞产生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鼻中隔前下部受外伤、干燥等刺激,产生毛细血管瘤。鼻腔血管瘤常出现于妊娠后期,可能与血循环障碍和内分泌活动有关。

检查

内镜、CT、MRI

诊断

鼻腔内血管瘤患者常常因鼻出血、鼻阻、嗅觉减退而就诊。 内镜下检查表现不一,可发现红色或者暗红色,团状或表面不光滑,带蒂或者基底较广肿物,易出血,不易自止,表面有时可见坏死组织覆盖有时临床上易误诊为出血坏死性息肉。肿瘤常可使窦腔扩大、窦壁受压、变薄、骨质吸收破坏并向外扩展,且对毗邻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而与恶性肿瘤较难区别,术前常易误诊。 病理检查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病理检查一般均为术后,为防止出血,一旦怀疑肿物为血管瘤,均不做活体病理检查。所以一般只能行CT或MRI协助诊断。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面肿瘤增强极显著,边界清楚,可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MRI平扫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l信号增高,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T1W1可见“椒盐征”(血管瘤中有多数迂曲条状及点状血管流空影,MRI增强扫描不强化,肿瘤实质明显强化)。

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为直接手术切除。对于瘤体较小的蒂状血管瘤, 予肾上腺素收缩后于蒂部直接切除; 对于基底部较宽广的血管瘤, 先予局部浸润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然后使用刨削钻切除血管瘤, 并用明胶海绵贴附创面。但对患者的伤害较大, 特别是对于有骨质侵犯的血管瘤, 出血量较大, 且操作难度也增加。 目前患者常选择鼻内镜下激光/微波/低温等离子融切术等治疗鼻腔血管瘤,相对而言,其创伤小、耐受度高、疗效佳、安全性佳。

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本病的发展与先天因素有关。平时应注意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致癌作用,降低发病率。如平时应注意参加体育锻炼,改变自身的低落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霉变腐败,烧焦的食物以及熏、烤、腌、泡的食物。

健康问答

  • 选择普通手术好,还是微创手术好?
    医生头像
    刘江峰 副主任医师 雄县医院 - 耳鼻喉科
    普通手术容易大出血,微创是用刀的,就是伤口很小,痛苦相对来说比较大,效果比等离子显著。等离子是从表面一点点缩小下去,不怎么痛苦,效果...也还行。建议还是用微创比较彻底。只要手术成功,就不会有后遗症的,这只是小手术而已。不用过分担忧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汪武. 鼻内镜下手术及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2: 241-242. 熊景鹏.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融切术治疗鼻腔血管瘤 20 例体会[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0 (6): 375-376..

词条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良性肿瘤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刘江峰

雄县医院 耳鼻喉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1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01日 10:3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