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清理能力差,常好发。
别名: 小儿急性气管炎   acute tracheobronchitis of childhood   acute tracheitis of childhood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of childhood  
英文名:
发病部位: 上呼吸道  
就诊科室: 小儿呼吸内科  
多发人群: 儿童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液体输入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一)症状 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 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病因

(一)微生物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均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吸入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X线正常。
(三)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表现,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

(一)对症治疗 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桃金娘油提取物化痰,也可雾化帮助祛痰。较为常用的为兼顾止咳和化痰的棕色合剂,也可选用中成药止咳祛痰。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等。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二)抗菌药物治疗 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可以首选新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等药物。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经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少数患者需要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三)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体质弱者可迁延不愈,应引起足够重视。

预防

增强体质,避免劳累,防止感冒。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健康问答

  •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医生头像
    韩渊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心血管内科
    1、百合粥:鲜百合20克,糯米50克,共煮粥,冰糖调服。健脾补肺,止咳定喘。2、芥菜粥:芥菜头适量切碎,粳米50克,共煮粥服。温化痰...饮。3、杏仁粥:杏仁20枚去皮尖,粳米50克,共煮粥服。4、梨粥:鸭梨3个去核切片取汁。粳米50克熬粥,将熟时兑入梨汁调匀服。清心润肺,止咳除烦。5、山药汤:山药200克煮熟去捏泥,粟米250克炒熟研粉,杏仁去皮尖500克炒熟研粉。每天早上用开水冲泡粟米杏仁粉10克,兑入山药泥适量,调入麻油后服。益气补血。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钟南山、王辰主编 呼吸内科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词条标签

咳嗽  咳痰  发热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韩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669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8年01月30日 17:2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