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一、胃液分析
空腹12小时后持续负压抽吸胃液进行分析,正常人胃液分泌总量一般不超过400ml,而
胃泌素瘤胃液总量常超过1000-2000ml。基础胃液pH值大于3.0,可排除胃泌素瘤。在行胃液分析之前,应排除抑酸药物的干扰:服用H2受体拮抗剂者需停药2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需停药1周。诊断标准为:
①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5mmol/h(胃大部切除术者>5mmol/h、迷
走神经切断术者>10mmol/h);
②基础胃液分泌量>100ml/h;
③最大胃酸分泌量(MAO)
>60mmol/h;
④BAO/MAO比值>60%。因为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类似的胃酸分泌表现,而BAO/MAO<60%不能排除胃泌素瘤,胃液分析的应用价值有争议。
二、胃泌素测定
诊断胃泌素瘤的最灵敏和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测定血清胃泌素浓度。在普通溃疡和正常人中,平均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为50~60pg/ml(或更少),高限为100~150pg/ml,胃泌素瘤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150pg/ml,平均水平接近1000pg/ml,有时可高至450000pg/ml。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200pg/ml可基本确定诊断。胃泌素如能同胃酸分析共同检查可提高诊断率: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增高时(>1000pg/ml),BAO>15mmol/h(行胃
大部切除术者>5mmol/h)或高胃泌素血症伴有胃液pH<胃泌素瘤的诊断即可成立。如胃泌素水平升高<1000pg/ml而胃液pH<2,胃泌素瘤的可能约为66%,此时需行胃泌素激发试验以明确诊断。
三、激发试验
(一)胰泌素激发试验: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和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胃泌素瘤细胞具有胰泌素受体,该受体和胰泌素结合,可引起胃泌素的释放。正常人或普通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静脉注射胰泌素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可轻度减少、不变或轻度增高。相反,胃泌素瘤患者,静脉注射胰泌素则常诱发血清胃泌素极度增加。
(二)钙剂激发试验:钙离子可促进胃泌素分泌,用葡萄糖酸钙5mg/(kg·h)静脉滴注,
连续3小时,测定基础及注射后每小时的血清胃泌素。胃泌素瘤时3小时达高峰,常比基础增高400pg/ml以上。
(三)蛋白餐刺激试验:蛋白餐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质、25g糖类,摄食前以及摄食后多次取血测定血清胃泌素值直至摄食后2小时。可用来鉴别胃窦G细胞增生和胃泌素瘤。胃泌素瘤患者一般餐后较基础值升高幅度不足50%。只有胃窦G细胞增生超过100%,甚至200%以上。
影像学检查
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
胃镜可见食管溃疡、狭窄和Barrtt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多发及异位溃疡形成,胃粘膜皱襞肥大。钡餐造影可见胃、十二指肠和空肠扩张、大量液体积聚,钡剂不易停留而迅速进入小肠,小肠粘膜水肿呈锯齿状。
二、B超、CT、MRI
B超、CT、MRI常用于术前肿瘤的定位检查,腹部B超对胃泌素瘤的检出率为14%-25%、
CT 为20%-60%、MR为20%。其敏感性与瘤体的大小密切相关,直径>3cm的肿瘤,敏感性为70%,直径1-3cm的肿瘤,敏感性为30-70%,而直径<1cm的则甚少发现。CT及MRI对肝转移灶敏感性很高,可用于胃泌素瘤患者肝转移的筛选检查。术中应用高分辨能力的B超检查可提高肿瘤定位的敏感性。近年研究发现,超声内镜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准确显示胰腺并对胰腺小的腺癌有高度的敏感性,尤其对诊断胰头部肿瘤有独特的优势, 但对十二指肠壁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三、经皮肝门静脉分段采血
将导管插入门静脉的各汇入支(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 肝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 根据各分支静脉胃泌素增高的浓度梯度,判定胃泌素瘤可能位于该静脉的回流区内。此方法可用发现术前未能定位的胰腺或十二指肠壁的微小胃泌素瘤
四、选择性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动脉胰泌素注射试验
将导管插入门静脉的各汇入支(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 肝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 根据各分支静脉胃泌素增高的浓度梯度,判定胃泌素瘤可能位于该静脉的回流区内。
五、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是发现胃泌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灶最敏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