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不一,可呈间歇性发作。多以心率缓慢所致心、脑、肾等脏器血供不足症状为主。轻者无症状,或乏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
1.心内因素:
(1)迷走神经兴奋: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2.心外因素: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型黄疸以及拟胆碱药物、B-受体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
根据患者症状及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可诊断。
心电图表现:
1、窦性P波的频率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2、P-R间期0.12~0.25s。
3、QRS波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4、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5、Q-T间期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le;0.42s。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2.一般治疗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五年制人卫版内科学第八版.
胸闷 气短 黑蒙 心律失常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