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使胃肠道不能将食物消化、吸收,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营养缺乏有关的临床症候群。可出现多种物质或一种物质消化吸收不良。临床上以腹泻、脂肪泻、 乏力和消瘦为主要表现。
别名: 脂肪泻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症状: 腹泻   进行性消瘦  
多发人群: 儿童   老年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并发疾病: 营养不良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腹泻: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有经常腹泻或间歇 发作,极少数无腹泻或有便秘。粪便的特征可随引起吸收 不良的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典型脂肪泻的粪便为色淡、量 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漂浮于水面,且多具恶臭味;轻 度脂肪泻大便可无明显改变。
2.腹痛、腹胀:腹痛少见,多为胀痛,常在排便前 发生。约半数有明显胀气及恶心呕吐。
3.体重减轻:约有50%~100%的病人由于营养吸 收不足和食欲不振造成体重减轻,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脂 肪等营养吸收障碍、营养过多丢失所致。轻者可无明显表 现,严重的病人呈现进行性消瘦、衰弱无力以至恶病质。 长期蛋白质吸收不良以及一些侵犯肠黏膜疾病从肠腔丢失 蛋白质,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浮肿症状。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及钙缺乏可引起手足抽 搐;蛋白质不足可致骨质疏松、骨软化引起骨痛;维生素 K缺乏可致皮肤出血;钾缺乏可引起肌无力、腹胀及肠麻 痹;B族维生素缺乏可致舌炎、口角炎、脚气病等;维生 素A缺乏可致毛囊角化、夜盲症等;维生素B12、叶酸及 铁缺乏可引起贫血等。 
5.生化改变:血清钾、钠、钙、镁均可不同程度下降;血浆蛋白、血脂及凝血酶原也降低。
6.脂肪吸收率小于90%,或粪脂排出量大于 7克/天。

病因

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胰酶分泌缺乏 可导致脂肪、蛋白水解作用下降,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性纤维化等。
2.食物和胆汁、胰液混合不充分。如胃-空肠吻合术后。
3.胆盐缺乏引起脂肪乳化过程障碍。如严重肝细胞疾病、肝内外胆汁淤积、回肠功能障碍、远端 回肠切除术后等。
4.肠黏膜刷状缘二糖酶缺乏。如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肠激酶、海藻酶缺乏导致对相应的物质消化不良。 
吸收不良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肠道吸收面积减少,如大段肠管切除术后、胃结肠瘘、胃肠吻合术后;
2.肠黏膜病变,如热带脂肪泻、麦麸质过敏症、寄生虫病、内分泌疾病、小肠免疫缺陷性疾病、疱疹性皮炎等疾病可导致肠黏膜损害;
3.营养成分运送障碍,如单糖吸收不良、以及胱氨酸尿症;
4.肠壁浸润性病变,如whipple病、淋巴瘤、 肠结核、肠淀粉样病变、克罗恩病、空回肠炎、肥大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5.淋巴回流障碍,如淋巴发育畸形、淋巴管扩张、淋巴 管梗阻等因素可造成营养物质回流障碍;
6.血运障碍也可造成肠 道对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检查

1.体检时注意患者体重、营养状态,有无口舌炎、皮肤病 变、淋巴结肿大、低血压、自主神经性疾病、浮肿及贫血等。
2.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大细胞或小细胞性贫血、血清白蛋白 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血钙、低血磷、低血钾、碱性磷酸 酶活性增高等。舡清铁、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测定有一定 的辅助诊断价值。
3.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于显示小肠轮廓、宽度、深度 和瓣膜聚合的排列有其优越眭,有可能排除或发现小肠器质性病 变。
4.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如乳糜泻、 whipple病等疾病均有其相应的镜下黏膜病变。胶囊内镜及新型 电子小肠镜检查是一个发展方向,尤其对传统内镜不能查到的小肠病变其优越性更加明显,目前已经用于临床,但缺点是价格昂贵,肠梗阻患者是其检查禁忌证。 
5.CT检查可显示小肠壁的厚度、小肠本身的病变、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以及邻近器官情况。

诊断

诊断依据 :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血常现及生化检查提示营养物质缺乏,白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电解质 紊乱及贫血;
3.X线示小肠异常改变;
4.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5.小肠黏膜活检显示绒毛萎缩或消失。

治疗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和必要的代替疗法。 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病因不明确者在应积极寻找病因同时,积 极进行对症及营养支持疗法。
1.病因治疗 
 病因一旦明确即给予病因治疗,如能去除病因,则吸收不良状态自然纠正或缓解。
1)乳糖不耐受症患者饮食中应避免乳制品。
2)乳糜泻患者给予无麦胶饮食试验治疗。
3)胆源性吸收不良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可给予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或广谱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
4)炎症性肠病者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类固醇治疗。
5)胃泌素瘤患者给抑酸剂和手术切除肿瘤等。
6)热带性脂肪泻的有效治疗是叶酸、维生素B12加广谱抗生素。
2.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在检查和治疗病因的同时,应积极纠正营养缺乏,一般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质、 低脂肪食物,补充足够热量和必需氨基酸,对于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的患 者应给予补足,能口服的尽量口服。
1)有贫血者应相应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
2)脂肪泻者通常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钙。
3)腹泻频繁者可予口服止泻药对症治疗。
如病情较轻且病因能去除者,一般可经口服或鼻饲胃肠道营养支持。如病情较重 有明显消瘦和衰竭或病因难以去除或无法在短期内去除者,除饮食治疗外,应配合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
3.替代疗法 
 各种吸收不良综合征,均可导致机体某些成分的不足或缺乏,因此,替代治疗对 于治疗本征来说也很重要。
1)治疗胰源性消化不良需要补充胰酶,如米曲菌胰酶肠溶片。
2)有糖尿病者补充胰岛素。
3)对乳糖酶缺乏者加用乳糖酶。
4)低丙种免疫球蛋白伴反复感染者可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如能去除病因则吸收不良症可加纠正,但很多病因基础根治,必需用替补性治疗。所以及早确诊并针对性替补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故预后关键在于原发的病因本身的预后及替补治疗是否恰当。

预防

针对现知的可能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各种病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已发现有本病发生的线索,作相应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及早确诊本病,及早治疗。

健康问答

  •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饮食治疗原则?
    医生头像
    赵彦鹏 主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不孕症科
    (1)供给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由于长期慢性病程, 机体消耗大,应供给充足的热能,以防止体重继续下降。 可供给高蛋白高热能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饭,蛋白质100 克/天以上,脂肪40克/天,总热能为10.460兆焦/天。 选择脂肪含量少且易消化的食物,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 养或要素饮食及匀浆饮食,以保证热能及正氮平衡。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除食物补充外,必要时补给 维生素制剂。结合临床症状,重点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 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 K等。 (3)注意电解质平衡。严重腹泻时电解质的补充极为 重要,早期可静脉补充,饮食中给予鲜果汁、无油肉汤、 蘑菇汤等。缺铁性贫血者可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 肝脏等,必要时口服铁剂。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腹泻  肠吸收不良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彦鹏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孕症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63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8年07月31日 03:3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