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口底肿瘤

口底肿瘤一般指口底癌,系指发生于口底黏膜的鳞癌,应与舌下腺起源的涎腺癌相区别,后者应称为舌下腺癌。
别名: 口底癌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口腔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儿童口腔科  
症状: 口腔溃疡   口涎外溢   舌运动受限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 手术
并发疾病: 口腔粘膜溃疡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以发生在舌系带两侧的前口底最为常见。局部可出现溃疡或肿块。由于口底区域不大,极易侵犯舌系带而至对侧;并很快向前侵及牙龈和下颌骨舌侧骨板;进一步侵入松质骨后,可使下前牙发生松动,甚至脱落。向后侵犯,除波及后口底外,还可深入舌腹肌层。晚期向深层侵犯口底诸肌群。侵犯舌体后可导致舌运动障碍,固定于口内。此时患者多有自发性疼痛,流涎明显。有时口底癌可起自一侧后口底;源于后口底的口底癌更易早期侵犯舌腹及下颌骨。 
2.可来自白斑或扁平苔藓恶变,此时癌周或可见伴存的白色病损。 
3.较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一般约在 40%,国外报道可达 70%。前口底癌易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易侵及的是颏下及颌下淋巴结,后期则多转移至颈深上群淋巴结。

病因

1)烟酒刺激:口底癌的病因亦与烟酒有关。在南亚国家,有咀嚼槟榔、烟叶等习惯者,被认为容易发生口底癌,但我国民众有此习惯者不多。口底白斑和舌腹白斑一样,较易发生恶变。 
2)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底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有人认为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底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底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底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底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底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检查

1.口底癌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晚期患者常有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等改变。 
2.口底癌的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检查 了解有无颌骨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有无转移灶。在口底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CT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应在取得详尽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 2)CT显示肿物浸润范围,判断骨质受侵情况。增强扫描协助判断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内部结构、数目及是否侵犯颈动、静脉。 
3)MRI 显示软组织病变的全貌并能立体定位,在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3.口底癌的特殊检查 病理活检:舌癌定性的诊断标准。于阻滞麻醉下在正常组织与舯物交界处切取0.5~1cm组织送检,缝合不用过紧,尽早拆除。病理确诊后尽快手术。 
4.脱落细胞检查: 适用于病变浅表的,无明显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癌的筛选,对阳性及可疑病例再作进一步活检确诊。对一些癌前期病变者可进行脱落细胞随访。 
5.活组织检查: 活组织检查能明确诊断。活检应在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采取,避开坏死、角化组织,使取得的材料既有肿瘤组织,亦有正常组织。活检器械应锋利,以免组织受挤压而影响病理诊断。对粘膜完整的粘膜下肿块可采用细针及取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与临床治疗的间隔时间应越短越好,减少因活检引起的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诊断

1.诊断 早期口底癌需与溃疡性疾病,如复发性口疮或创伤性溃疡鉴别;后期病例的临床诊断一般无问题,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和舌癌一样,口底癌的触诊,特别是双手合诊十分重要。可通过触诊了解肿瘤的性质和实际浸润部位。若需明确有无骨质破坏可拍 X 线片以协助诊断(早期以拍咬合片为宜);晚期则可选用曲面体层片。 下颌骨舌侧前磨牙区可发生先天性下颌隆突,为骨质疣状增生,触诊坚硬,切勿误为口底癌。 
2.鉴别诊断 早期口底癌需与溃疡性疾病,如复发性口疮或创伤性溃疡鉴别;后期病例的临床诊断一般无问题,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对浸润性的口底癌需与舌下腺癌相鉴别,后者位置深在,黏膜早期大多完整,后期可见黏膜血管扩张,但极少出现溃疡。下颌骨舌侧前磨牙区可发生先天性下颌隆突,为骨质疣状增生,触诊坚硬,切勿误为口底癌。

治疗

1.原发癌的处理: 鉴于口底癌易早期侵及下颌舌侧牙龈及骨板,故在切除口底原发癌时,常需一同行下颌骨牙槽突或方块状切除术。较晚期的病例还应连同口底肌群及舌下腺一并去除。舌腹受侵者还应包括舌体部分切除术。晚期口底癌下颌骨明显被侵犯者,应作下颌体部分及口底全切除术。 口底切除后原则上应同期修复口底缺损,以保证消灭创面和保证舌的运动。除极小病灶切除后可将舌侧缘与龈颊黏膜直接缝合外,均应采用组织移植以修复口底。缺损限于前口底时可采用蒂在前的两侧颊黏膜瓣或鼻唇沟皮瓣,或颈前舌形颈阔肌皮瓣转移以整复之。晚期病例术后的较大型缺损还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损,此时可选择前臂或其他血管化游离皮瓣移植。伴下颌骨缺损时,可以不锈钢针维持缺隙,也可同期行骨肌皮瓣整复复合组织缺损。 
2.转移癌的处理: 口底癌的颈淋巴转移率较高,与舌癌相似,一般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术。 早期的前口底癌可行双侧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原发于后口底者较易侵及颈深淋巴结群,故应行根治性颈清术。晚期口底癌应考虑双侧颈清术,如为NO 亦可选用功能性颈清术。 口底癌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口底癌早期就可浸润舌下腺、口底肌肉及下颌舌侧牙龈及骨板,因此切除口底癌时必须同时行下颌骨齿槽突方块切除或同时切除舌侧骨板。较晚期的病例还应连同口底肌群及舌下腺一并去除。舌腹受累者还应包括舌体部分切除。晚期口底癌下颌骨明显被侵犯者,应作下颌体部分及口底全切除术。 口底癌切除术后的口底缺损原则上应同期修复,以保证消灭创面和恢复舌的运动。早期小的癌灶切除后可将舌侧缘与龈颊黏膜直接缝合,但多数口底癌切除后都要采用组织移植修复。缺损限于前口底者可采用蒂在前的两侧颊黏膜瓣或鼻唇沟皮瓣转移整复。晚期病例术后的较大型缺损常包括舌腹部的缺损,此时可选择前臂或其他血管蒂游离皮瓣移植或胸大肌肌皮瓣整复。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一般应考虑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中、晚期口底癌应同期做根治性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应注意保留颈外静脉。

预后

早期口底癌的预后较好,晚期较差。文献报告的 5 年生存率差异较大,平均在 50%左右。一组报道 70 年代的随访资料,10 年生存率为 50%,比其他资料为高,可能与病例构成有关。80 年代的报道,5 年生存率在 61%左右。

预防

1.戒烟戒酒:已吸烟者一定要戒烟;戒不掉者应尽可能地减少吸烟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减少酒中的酒精浓度等。注意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防止长时间的直接日照。 
2.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拔除残根、残冠,及时磨改锐利的牙尖或假牙的锐利边缘,避免不良刺激。 
3.不吃过烫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4.口腔有异常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问答

  • 口底癌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
    医生头像
    韶波 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 口腔科
    口底癌患者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饮食从流质、半流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韶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口腔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口底癌 口腔溃疡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88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1日 16:1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