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
偶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结肠炎、间质性肺炎、肺嗜酸细胞综合征(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光片异常、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在使用同类药物时可能出现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氏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综合征(Lyell综合征)及溶血性贫血,故使用本药时也应注意。
出现下列不良反应时,应根据需要减少剂量或停药。
变态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热、荨麻疹、红斑、发红、关节痛。
血液: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贫血,血小板减少。
肝功能:GOT、GPT、ALP、胆红素、γ-GPT升高。
消化系统: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二重感染:如口内炎、念珠菌感染。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K、维生素B族缺乏症状。
其它:头痛,热感,全身倦怠感。
性状
本药为白色-淡黄白色粉末,无味。极易溶于二甲基亚砜,易溶于水,稍难溶于甲醇,难溶于乙醇,基本不溶于乙腈、丙酮、四氢呋喃、醋酸乙酯、氯仿或正己烷。
主治功能
败血症;烧伤,手术切口继发性感染;咽喉炎(咽喉脓肿)、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性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附睾炎;胆囊炎、胆管炎;腹膜炎(包括盆腔腹膜炎、膀胱直肠陷凹脓肿);子宫附件炎、宫内感染、盆腔炎、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前庭大腺炎;脑脊髓膜炎;颌关节炎、颌骨周围蜂窝织炎。
用法用量
成人 常用量1-2g/日,分2次静脉注射。难治性或严重感染时,可增至4g/日,分2-3次静注。
儿童 常用量为30-80mg/kg体重/日,分2-3次静脉注射。难治性或严重感染时,可增至150mg/kg体重/日,分2-3次静注。
注意事项
为防止出现耐药菌,原则上应确定敏感性,给药疗程应控制在治疗疾病所必要的最短期间内。
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须充分问诊,事先宜作皮试。
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1周以内不宜饮酒,否则可出现颜面潮红、恶心、心动过速、多汗、头痛等症状。
使用试纸条反应以外的班氏试剂、弗林氏试剂、尿糖试药丸进行尿糖检查时,有时出现假阳性反应,可使直接血清抗球蛋白检验有时出现阳性反应。
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病史的病人本人或双亲、兄弟姐妹中有变态反应体质的病人、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良或非经口摄取营养、全身状态欠佳的病人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勿与酒精类同时使用,本药可影响人体酒精代谢,引起血中乙醛浓度升高。与呋喃苯氨酸等降压利尿药合用,可能会加重肾功能障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围产期给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因此,只有当用药的潜在效益超过潜在的危险性时,才可用于围产期妇女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
老人用药
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易于出现不良反应,有时出现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故应控制剂量及给药间隔,密切观察病人状态,慎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