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头颈部良性肿瘤

头颈部良性肿瘤是指位于锁骨以上区域的肿瘤,上界为颅底、后界为颈椎,包括头面及颈部软组织、耳鼻咽喉、口腔、唾液腺和甲状腺等部位。通常来讲,不包括脑、脊髓等中枢系统的肿瘤和眼内的肿瘤。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头颈部  
就诊科室: 头颈肿瘤科  
症状: 颈部肿块  
多发人群: 40以上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头颈部的结构较为复杂,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最常见的是颈部和颌面部肿块,不同的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的肿瘤。如在颈部正中和气管两侧发现的,早期可随吞咽活动的肿块多为甲状腺结节。颈部两侧和颏下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为炎症的结果,也可是转移癌和恶性淋巴瘤的征象。在耳前耳下和颌下区单发的结节可为腮腺和颌下腺的肿瘤。此外,还要注意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信号,例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障碍、鼻出血,尤其是清晨回吸性血痰、鼻腔通气困难、颜面部麻木等要考虑有没有鼻咽部、鼻腔、鼻窦肿瘤的发生;出现言语不清晰、吞咽障碍和疼痛时要想到舌、口咽、下咽及颈段食管发生肿瘤。出现声音嘶哑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和喉癌侵犯声带的可能。出现面瘫、口眼歪斜,要排除腮腺肿瘤的可能。口腔内出现长期不愈合尤其是逐渐扩大的溃疡、新生物要考虑到口腔癌的可能。颜面部、头皮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溃疡等改变时要想到皮肤癌或是恶性黑色素瘤。 在发现肿块和上述症状时,需要格外的注意,并及时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或排除头颈部恶性肿瘤,去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此外,还要警惕一些隐蔽部位的癌如鼻腔、鼻窦、鼻咽、下咽等部位,位置比较隐蔽,而且有一定的空腔,在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侵犯周围组织出现浸润、压迫症状或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之前,不易察觉,此时发现多属中晚期,治疗较为复杂,疗效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病因

其中较受注意的如嚼槟榔与口腔、喉咽癌的重要因素;嗜烟、酗酒与口腔、喉咽、喉癌相关;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尤其是高危亚型HPV16感染与口腔、口咽、喉癌;异物刺激(锐利的牙嵴、残根以及不良修复体)与口腔癌;阳光照射与唇癌;某些营养缺乏与口腔癌、喉咽癌,如喉咽下部份癌与缺乏维生素C和铁有关;长期吸入有害物质与鼻腔副鼻窦、喉癌相关,如鼻腔副鼻窦肿瘤可能与木尘、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有关。

检查

如果头颈部肿块时间较长,而仍不消退,无论是否疼痛,请尽快咨询头颈外科医生。通常专科医生会先了解您的病史过程,生活习惯、既往疾病,然后做头颈部检查触诊,根据需要行B超、抽血、内镜、X线、CT、磁共振(MRI)、细针穿刺等等检查,确定疾病性质,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良性肿瘤有神经源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和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器官来源的肿瘤。神经性肿瘤一般没有症状,缓慢生长,颌下区和颈根部较多见;血管性肿瘤一般位置较深,如是动脉性的肿瘤触摸有血管搏动是最重要的鉴别方法。甲状腺肿瘤多位于颈前正中靠下方气管两侧,腮腺肿瘤多位于耳前、下、后部,颌下腺肿瘤位于下颌下,这些腺体的肿瘤以良性居多。

诊断

1、诊断:头颈部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方法是检体诊断,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结合严密的头颈部各个区域的望诊、触诊,有经验的头颈肿瘤专科医生可以通过肿瘤的外形,部位,相关功能的障碍及淋巴引流的区域,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然后结合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CT、MRI、DSA等,结合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检查手段PET等技术,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如果要确诊治疗的话,就需要通过活组织检查来明确,主要利用钳取、切取或针吸的方式得到肿瘤组织的标本,通过一系列的病理诊断步骤或是手术中的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一)急、慢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炎性病灶,如龋齿,牙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颈部肿块多位于原发病灶淋巴引流区域,如一侧颈侧区,颌下或颏下区。如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突发肿大,可由于劳累、感冒,发热引起。其鉴别要点为肿大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软,可推动,可有压痛,抗炎疗法可缩小(尤以急性期明显)。
(二)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初期较硬,压痛,可推动,发展时可粘连成团,不易推动,后期可发展成寒性脓肿、窦道或溃疡,普通抗炎治疗无效。虽然现在发病率减少,也不容忽视。可通过胸片,穿刺,结核菌素实验(OT)协助诊断。
(三)甲状腺结节,是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一个疾患,估计4%成人可发生甲状腺结节,主要表现颈部正中下方,气管两侧或一侧可触及,随吞咽上下活动,常见有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可选择性运用甲状腺内分泌血液检查,B超,同位素CT,甚至细针穿刺活检确诊。
(四)其他 如出现一侧耳垂附近肿大,质硬,如排除腮腺炎,要考虑腮腺混合溜。青少年患者颈部正中上部出现1-2cm的圆形囊性、光滑肿块,要考虑甲状舌骨囊肿,其特点是肿块随伸舌而活动。一侧囊性肿块要考虑先天性水囊肿或腮裂囊肿。

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 
1、评估:所有患者均应在治疗前有一个头颈部肿瘤外科医生评估,以确保一下内容:回顾活检标本是否足够,回顾分期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范围,排除同步原发肿瘤的存在,评估当前的功能状况,以及评估潜在的外科选择(包括那些初始非手术治疗不成功患者的手术适应症)。 参与多学科团队,讨论患者的治疗选择,其目标是最大的生存获益并且保留结构和功能。制订一个前瞻性的随访计划,包括充分的牙科、营养和健康行为评估和干预,以及任何有助于全面康复的其他辅助评估。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制定手术方式、切缘和重建计划,以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并获得足够的阴性手术切缘。手术方式不应因为既往治疗后观察到的任何疗效而调整,除非在肿瘤进展导致根治性切除时需要行一个范围更大的手术才可以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 
2、 治疗意见的整合统一,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由所有参与患者治疗的科室进行多学科评估、并在治疗意见上前瞻性地进行协调和整合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3、可切除性的评估:以下部位的肿瘤侵犯与预后差或功能差*或T4b肿瘤相关(例如:技术上无法切除以获得阴性切缘)。这些部位的受侵对于可能完全切除肿瘤的选择性患者来说,均不是切除的绝对禁忌症。翼状肌受累,尤其是存在严重的牙关紧闭,或合并颅神经病变的翼腭窝受累;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至颅底(例如:翼状板或蝶骨的侵蚀,卵圆孔扩大);直接侵犯至鼻咽上部或深部延伸至咽鼓管和鼻咽侧壁 ;侵犯(包绕)颈总或颈内动脉,包绕通常由放射影像学评估,定义为肿瘤包绕颈动脉270度或以上 ;颈部病变直接侵犯累及外部皮肤;直接侵犯至纵隔结构、椎前筋膜或颈椎;和存在皮下转移瘤 
4、原发肿瘤的切除:原发肿瘤应考虑通过按照足够切除(取决于受累的区域)的可接受标准进行适当的切除来获得外科治愈。只要合适可行时,应尝试进行原发肿瘤的整块切除;当原发性肿瘤直接延侵犯至颈部时,必须进行不连续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外科切除应基于原发灶的侵犯范围来计划,侵犯范围由临床体格检查和仔细分析适合的放射影像资料来明确。对于口腔癌,随着病变厚度的增加,局部转移的风险和辅助的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需要也增加。肿瘤与运动或感觉神经紧贴时,需怀疑神经旁侵犯。目标是切除全部的肿瘤。当存在肉眼可见的神经侵犯,且神经切除后不会有重要的并发症,应在近、远两端仔细游离并切除神经以获得干净切除。近端和远端神经切缘的冰冻切片结果可帮助明确肿瘤是否切除干净。为充分包绕肿瘤并获得充分的阴性切缘,可能需要行下颌骨的部分或节段切除。对于侵犯或粘连下颌骨骨膜的患者,足够的切除可能需要进行下颌骨的部分、横断或矢状位切除。对于肉眼累及下颌骨骨膜的肿瘤(定义为肿瘤和下颌骨固定)或术中或术前影像学(CT/MRI/曲面断层X线机)提示肿瘤直接侵犯骨头的患者,应该考虑节段性或边缘性切除。下颌骨切除的范围取决于临床和术中所评估的受侵程度。 骨髓腔受侵是节段性切除的指征。可考虑通过获取骨髓组织的冰冻切片检查来指导切除。对于喉部肿瘤,由外科医生决定进行全喉切除术或保喉手术(例如:经口入路切除术、半喉切除术,声门上喉切除术),但应遵循以治愈为目标的肿瘤完全切除和保留功能的原则。对于上颌窦肿瘤,自眼内眦和下颌角之间作“Ohngren’s线”,有助于界定通过上颌窦的平面。这条线下面或前面的肿瘤,累及上颌窦的下前部,那些Ohngren’s线上面或后面的肿瘤,累及上颌窦的上后部。 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或激光辅助切除原发于口腔、喉和咽部的肿瘤越来越多地用于病灶局限和容易接近的选择性患者。 肿瘤切除原则与开放性手术相似。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5、切缘:肿瘤手术的总体目标是病理明确切缘肿瘤阴性的肿瘤完全切除。切缘可能在冰冻切片时实时评估或通过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评估。阴性切缘是降低局部肿瘤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术策略。相反地,阳性切缘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是术后辅助治疗的适应症。临床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切缘距离肿瘤过近或切缘阳性与局部肿瘤复发密切相关。

预后

头颈部肿瘤的预后与来源、病理类型、分期、治疗的规范性和病人的一般状况等相关。

预防

头颈部肿瘤可防可治。对于普通人来说,戒烟戒酒,尽量减少射线等致癌因素的影响,增强健康意识。

健康问答

  • 头颈部肿瘤包括哪些疾病?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头颈部肿瘤包括原发于鼻腔、鼻窦及鼻咽、口咽、喉咽、颈段食管、甲状腺、涎腺、口腔、喉、耳的肿瘤。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48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8月21日 13:0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