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颈部恶性肿瘤

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是世界范围内第6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列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第8位。罹患头颈部肿瘤的患者中,以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多见,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女性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英文名:
发病部位: 头颈部  
就诊科室: 头颈肿瘤科  
多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颈部的结构较为复杂,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最常见的是颈部和颌面部肿块,不同的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的肿瘤。如在颈部正中和气管两侧发现的,早期可随吞咽活动的肿块多为甲状腺结节。颈部两侧和颏下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为炎症的结果,也可是转移癌和恶性淋巴瘤的征象。在耳前耳下和颌下区单发的结节可为腮腺和颌下腺的肿瘤。此外,还要注意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信号,例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障碍、鼻出血,尤其是清晨回吸性血痰、鼻腔通气困难、颜面部麻木等要考虑有没有鼻咽部、鼻腔、鼻窦肿瘤的发生;出现言语不清晰、吞咽障碍和疼痛时要想到舌、口咽、下咽及颈段食管发生肿瘤。出现声音嘶哑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和喉癌侵犯声带的可能。出现面瘫、口眼歪斜,要排除腮腺肿瘤的可能。口腔内出现长期不愈合尤其是逐渐扩大的溃疡、新生物要考虑到口腔癌的可能。颜面部、头皮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溃疡等改变时要想到皮肤癌或是恶性黑色素瘤。在发现肿块和上述症状时,需要格外的注意,并及时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或排除头颈部恶性肿瘤,去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此外,还要警惕一些隐蔽部位的癌如鼻腔、鼻窦、鼻咽、下咽等部位,位置比较隐蔽,而且有一定的空腔,在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侵犯周围组织出现浸润、压迫症状或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之前,不易察觉,此时发现多属中晚期,治疗较为复杂,疗效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病因

1.生活习惯:嗜烟酒、不良的口腔卫生、过烫及过度刺激的食物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口腔癌、口咽、喉癌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2.遗传因素:大量的资料证明,遗传因素与诱变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并增加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 
3.生物学因素:病毒感染,如EB病毒与鼻咽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口腔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口腔癌和喉癌等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4.理化因素:头颈部肿瘤的发生与物理化学刺激存在密切的关系,慢性损伤和刺激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紫外线和电离辐射与头颈部皮肤癌、甲状腺癌有关,化学致癌物如食物中的亚硝胺、芳香烃类化合物,高镍环境,营养元素的缺乏也与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5.免疫因素:机体的免疫监视体系在防止肿瘤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报道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并随病情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检查

1、病史和体检(包括完整 的头颈部检查;如有临床指征,进行间接镜和 纤维镜的检查) 
2、组织活检: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3、胸部影像:了解恶性肿瘤有无胸部转移; 
4、必要时用于原发灶评估:全景X线片 、CT/MRI; 
5、对于III~IV期的患者考虑做PET-CT; 
6、如有指征,进行营养、言 语和吞咽功能的评价;

诊断

1、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最主要的诊断方法是检体诊断,肿物标志物、还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CT、MRI、DSA等,结合核医学分子影像学检查手段PET-CT等技术,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地确诊。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头颈部良性肿瘤、良性囊肿、炎症、结核等鉴别

治疗

一、手术原则 
一)评估:所有患者均应在治疗前有一个头颈部肿瘤外科医生评估,以确保一下内容: 
1、回顾活检标本是否足够,回顾分期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范围,排除同步原发肿瘤的存在,评估当前的功能状况,以及评估潜在的外科选择(包括那些初始非手术治疗不成功患者的手术适应症)。 
2、参与多学科团队,讨论患者的治疗选择,其目标是最大的生存获益并且保留结构和功能。 
3、制订一个前瞻性的随访计划,包括充分的牙科、营养和健康行为评估和干预,以及任何有助于全面康复的其他辅助评估。
4、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制定手术方式、切缘和重建计划,以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并获得足够的阴性手术切缘。手术方式不应因为既往治疗后观察到的任何疗效而调整,除非在肿瘤进展导致根治性切除时需要行一个范围更大的手术才可以完全切除肿瘤的情况下。 
二)治疗意见的整合统一: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由所有参与患者治疗的科室进行多学科评估、并在治疗意见上前瞻性地进行协调和整合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三)可切除性的评估:以下部位的恶性肿瘤侵犯与预后差或功能差*或T4b恶性肿瘤相关(例如:技术上无法切除以获得阴性切缘)。这些部位的受侵对于可能完全切除恶性肿瘤的选择性患者来说,均不是切除的绝对禁忌症。
四)原发恶性肿瘤的切除:原发恶性肿瘤应考虑通过按照足够切除(取决于受累的区域)的可接受标准进行适当的切除来获得外科治愈。 
1、只要合适可行时,应尝试进行原发恶性肿瘤的整块切除 
2、当原发性恶性肿瘤直接延侵犯至颈部时,必须进行不连续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3、外科切除应基于原发灶的侵犯范围来计划,侵犯范围由临床体格检查和仔细分析适合的放射影像资料来明确。 
4、对于口腔癌,随着病变厚度的增加,局部转移的风险和辅助的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需要也增加。 
5、恶性肿瘤与运动或感觉神经紧贴时,需怀疑神经旁侵犯。目标是切除全部的恶性肿瘤。当存在肉眼可见的神经侵犯,且神经切除后不会有重要的并发症,应在近、远两端仔细游离并切除神经以获得干净切除。近端和远端神经切缘的冰冻切片结果可帮助明确恶性肿瘤是否切除干净。 
6、为充分包绕恶性肿瘤并获得充分的阴性切缘,可能需要行下颌骨的部分或节段切除。对于侵犯或粘连下颌骨骨膜的患者,足够的切除可能需要进行下颌骨的部分、横断或矢状位切除。对于肉眼累及下颌骨骨膜的恶性肿瘤或术中或术前影像学(CT/MRI/曲面断层X线机)提示恶性肿瘤直接侵犯骨头的患者,应该考虑节段性或边缘性切除。下颌骨切除的范围取决于临床和术中所评估的受侵程度。 
7、骨髓腔受侵是节段性切除的指征。可考虑通过获取骨髓组织的冰冻切片检查来指导切除。对于喉部恶性肿瘤,由外科医生决定进行全喉切除术或保喉手术(例如:经口入路切除术、半喉切除术,声门上喉切除术),但应遵循以治愈为目标的恶性肿瘤完全切除和保留功能的原则。 
8 、对于上颌窦肿瘤,自眼内眦和下颌角之间作“Ohngren’s线”,有助于界定通过上颌窦的平面。这条线下面或前面的肿瘤,累及上颌窦的下前部,那些Ohngren's线上面或后面的肿瘤,累及上颌窦的上后部。 
9、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或激光辅助切除原发于口腔、喉和咽部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地用于病灶局限和容易接近的选择性患者。 恶性肿瘤切除原则与开放性手术相似。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五)切缘:肿瘤手术的总体目标是病理明确切缘肿瘤阴性的肿瘤完全切除。切缘可能在冰冻切片时实时评估或通过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评估。阴性切缘是降低局部肿瘤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术策略。相反地,阳性切缘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是术后辅助治疗的适应症。临床病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切缘距离肿瘤过近或切缘阳性与局部肿瘤复发密切相关。 
1、当初始手术切缘存在浸润癌时,获取额外(补切)的邻近切缘也可能与局部复发风险增高相关。补切的切缘是有争议的,因为难以确定补切组织是否对应阳性切缘的实际位置。 
2、若报告手术切缘阳性,对于选择性患者应考虑外科再次切除和/或辅助治疗。 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缘的冰冻切片评估通常由外科医生酌情决定,当有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时应考虑进行冰冻切片评估。获取足够宽的切缘可能需要切除口腔或喉咽部的临近组织,比如舌底和/或舌前部、下颌骨、喉部、或颈段食管的一部分。

预后

颈部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之一,一半以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预防

尚无确切证据显示单一的因素会导致颈部恶性肿瘤的产生,放射线接触是目前唯一肯定与PTC在内的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多数研究显示多重因素会提高恶性肿瘤发生率。包括慢性刺激(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刺激)、放射、病毒感染、炎症及营养缺乏等。其中较受注意的如嚼槟榔与口腔、喉咽癌的重要因素;嗜烟、酗酒与口腔、喉咽、喉癌相关;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尤其是高危亚型HPV16感染与口腔、口咽、喉癌;异物刺激(锐利的牙嵴、残根以及不良修复体)与口腔癌;阳光照射与唇癌;某些营养缺乏与口腔癌、喉咽癌,如喉咽下部份癌与缺乏维生素C和铁有关;长期吸入有害物质与鼻腔副鼻窦、喉癌相关,如鼻腔副鼻窦肿瘤可能与木尘、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有关。只要根据上述高发因素进行预防是可以避免恶性的发生或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几率;如果已经出现与本病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如无痛性肿物,肿物生长迅速等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问答

  • 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吗?
    医生头像
    林恒 住院医师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 肿瘤科
    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并不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5-7%,上海2005年头颈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15/10万(标化率,不含皮肤、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下同),同期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84.94/10万,约占6.6%。因生活环境不同及致病因素的不同,我国各地头颈部肿瘤的发病情况也不同。如2005年全国鼻咽癌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8/10万 和1.8/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而上海甲状腺癌发病率为6.17/10万,居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女性更达9.52/10万,居第6位。从性别构成而言,除甲状腺癌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多数为男性高于女性。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  食管颈部恶性肿瘤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林恒

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 肿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63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19日 14:35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