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性肿瘤的治疗,手术原则:涎腺良性肿瘤需作手术治疗。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包膜常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的方法,即剜除术,常有复发,故手术原则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分腺体。手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以免发生瘤细胞种植。
1.腮腺浅叶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将肿瘤 及腮腺浅叶切除,分离并保留面神经,适用于腮腺浅 叶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
2.全腮腺切除术:将肿瘤及全腮腺切除,分离并 保留面神经,适用于腮腺深叶良性肿瘤。
3.部分腮腺切除术:将肿瘤及其周围0.5 cm以 上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酌情考虑是否解剖面神经。大量病例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术式不同于剜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并具有以下优点:
①手术范围缩小,手术时间缩短;
②只暴露部分面神经分支,减少面神经损伤;
③切除组织少,面部凹陷轻;
④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减低;
⑤保留腮腺的功能。部分腮腺切除术已在国内普遍推广,适用于腮腺后下部的沃辛瘤及腮腺浅叶体积相对较小(直径<1.5 cm)的良性肿瘤。
4.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在腮腺肿瘤包膜外的疏松结缔组织中解剖腮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英国Christie医院涎腺疾病研究中心采用该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491例,经平均15年随访,与传统浅叶切除术相比,肿瘤复发率无显著差异。适用于腮腺浅叶表浅、界限清楚、活动性好,并达到一定体积的良性肿瘤。该术式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由对涎腺外科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5.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手术后再次复发率明显高于初发的肿瘤患者。剜除术后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不宜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以避免将肉眼不可视的瘤细胞种植于术区其他部位。肿瘤位置表浅、单发者可手术局部摘除。多发、位置深在者需行解剖面神经的肿瘤摘除术。多次复发、广泛种植而且与面神经紧密粘连者,可以考虑大块切除肿瘤、牺牲面神经,同期即刻 修复。
6.颌下腺和小涎腺良性肿瘤的治疗:颌下腺的良性肿瘤原则上行肿瘤及颌下腺切除。小涎腺的良性肿瘤亦在正常腺体范围内完整切除肿瘤。黏膜完整的腭腺肿瘤可在正常组织内切开,自骨面掀起将其完整切除,同时探查骨面完整性。根据石蜡病理切片,如系高度恶性涎腺肿瘤,骨面有破坏,可根据肿瘤范围做保留鼻底黏膜的低位或全上颌骨切除,位于腭大孔处的腺样囊性癌常需作上颌骨扩大 切除。
7.功能性外科的应用:近些年来,功能性外科的理念引入涎腺外科,除采用部分腮腺切除术外,保留耳大神经以避免耳垂麻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腮腺导管,保存剩余腮腺的分泌功能;利用天然隐蔽处,采用改良切口,基本上达到手术不留可见瘢痕的美观效果。这 些手术方式提高了涎腺肿瘤的治疗水平,值得推广应用,在设计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时应考虑到腮腺及相关组织的功能,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恶性肿瘤的治疗,治疗原则: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过程中应遵循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尽量在正常组织内完整切除肿瘤,防止肿瘤破裂而造成种植性复发。对于范围广泛、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血行性转移的涎腺恶性肿瘤,尚需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1.腮腺癌患者的面神经处理:
(1)牺牲面神经的指征:术前有面神经麻痹症状或术中发现面神经穿入肿瘤,或面神经与肿瘤紧贴、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涎腺导管癌等高度恶性肿瘤,或面神经出现明显增粗、变色等病理改变者,原则上应牺牲面神经。一般情况下,可作面神经缺损的即刻修复,供体神经根据缺损长度选用耳大神经或腓肠神经。
(2)术中冷冻+术后放疗:对于年轻、职业要求高、强烈要求保留面神经的选择性病例,当面神经与肿瘤紧贴但尚可分离而不致肿瘤破裂,且肿瘤的病理类型为低度恶性时,可仔细分离并保留面神经,术中采用液氮冻融3次,术后给予放射性治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3)放射性粒子植人:125I放射性粒子的放射剂量低,可持续释放射线。对于面神经与肿瘤紧贴者可分离保留面神经。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2例患者经平均5年以上随访观察,所有患者肿瘤无复发,面神经功能在半 年内得以恢复。将该技术用于腮腺癌明显侵犯面神 经、甚至面神经穿入肿瘤者,保留面神经后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同样获得良好的控制肿瘤效果。但采用该技术时,医师应经过规范训练,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设计并按设计方案植入,植入后复查验证植入准确性,以确保粒子分布合理,达到需要的放射剂量。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留面神经等选择性病例,可采用该 技术。
(4)手术结合192 Ir后装组织内近距离放射治 疗: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切除腮腺恶性肿瘤、保留面神经,在怀疑肿瘤残留或安全边界不足处放置施源导管,按照巴黎系统布源原则,单平面或双平面平行布源,治疗计划系统优化。术后3—7d开始近距离放疗。放射源为192Ir,每次剂量3—5Gy,隔天进行,照射总剂量为25—50Gy。
2.涎腺癌患者的颈淋巴结处理:对于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应采取治疗性颈清扫术。涎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15%左右,对于临床阴性的颈部淋巴结,原则上不必作选择性颈清扫术。但病理类型不同,转移率不一。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涎腺导管癌、腺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的转移率>35%,可考虑作选择性颈清扫术,而其他类型颈淋巴结转移率低,一般不作选择性颈清扫术。
3.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涎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采用传统的单纯放射治疗很难达到根治效果。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并提高生存率。 高能射线对涎腺癌的控制更为有效,在有条件的单位,术后放射治疗时可优先考虑高能射线治疗。对以下病例可考虑术后放疗:腺样囊性癌、其他高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不彻底、有肿瘤细胞残存者;肿瘤与面神经紧贴,将面神经分离加以保留者;肿瘤范围广泛, 累及皮肤、肌肉及骨组织者;以及复发性的恶性肿瘤。 腺样囊性癌可沿着神经扩散到颅底和乳突,故照射范 围应包括颅底。照射剂量应达50Gy。
4.化学药物治疗:涎腺癌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腺样囊性癌及涎腺导管癌远处转移率可达30%左右。因此,这两类肿瘤术后还需配合化疗加以预防。目前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腺样囊性癌可在治疗后较长时期出现转移,常规的化疗药物作为预防用药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寻找有效、可口服、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的化疗药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精氨酸一天冬氨酸可有效地降低肺转移 率,但需通过迸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