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按受染的病原体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1)小螺菌型鼠咬热:本型的潜伏期一般在7d以上(1~36d)。发病时,在已愈的原咬伤处又出现肿痛、紫色水泡或出现覆盖黑痂的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同时伴畏寒、寒战、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约50%的患者出现暗红色斑丘疹、玫瑰疹或荨麻疹,关节炎罕见。重者出现神志不清、谵妄、脑膜刺激征。一般历时3~15d后,热骤降,大汗,
症状体征消失,经3~7d的间歇期,症状体征又复出现。可如此多次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经
4~8周后自然缓解,但也可历时数月或数年。合并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局部伤口化脓性感染和继发性败血症。
(2)念珠状链杆菌型鼠咬热:本型潜伏期短,一般为3~4d,最长可达20d。起病急,寒
战、高热、头痛、肌痛、呕吐,局部伤口可愈合或呈溃疡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在病初3 d内大多
数患者全身出现散发性充血性皮疹,以四肢多见,也可见于手掌和足掌。病后第2周多数患者
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尤以腕和肘关节常见,受累关节红、肿、痛,关节腔偶可积液。经污染食物受染者,则无局部伤口及淋巴结肿大。症状一般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偶可有不规则反复
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并发症有心内膜炎、肺炎、心包炎、败血性栓塞、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