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选择性IgA缺乏症

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SIgAD)是指体液IgA含量低于0.05g/L,而其它免疫球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的一种体液免疫缺陷病。它是免疫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
英文名: selective IgA deficiency
发病部位: 免疫系统  
就诊科室: 内科  
症状: 多数无症状,部分有程度不同的鼻窦与呼吸道感染;哮喘。有些有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并发疾病: 甲状腺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为一个病谱。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毫无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某些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体内补偿机制的作用。选择性IgA缺乏症的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的脏器,部分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会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过敏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危险。
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是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细菌感染,如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部分患者因此会出现支气管扩张,而对于某些伴有IgG2亚型缺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感染及并发症。
②胃肠道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由于消化道黏膜上的IgA缺乏,使得某些原虫在黏膜上皮繁殖,引起感染。相关的消化道疾病如贾第虫病感染、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等。
③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药物过敏以及食物过敏。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血清IgA明显低于正常,血清中缺乏IgA抗体,使抗体与IgE类抗体结合的概率增高.同时肠道易吸收大分子食物蛋白,引起过敏反应。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中可以检测出针对某些成分如Jo-1、心磷脂、磷脂和胶原的自身抗体。大约28%的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会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继发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容易出现在成年患者中,中位年龄为29岁。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炎、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同时,在选择性IgA缺乏症一级亲属中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0%,较正常人群5%%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⑤恶性肿瘤:在老年组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最常见的是淋巴瘤和消化道肿瘤。

病因

选择性IgA缺乏症的病因,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是由IgA基因缺失引起,既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可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症多为散发,部分家族性,且累及数代人。对我国不同地区6个民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有民族和地区差异。

检查

1.血液检查:血清与外分泌IgA水平显著降低;少数病人IgE和IgG2也减低。
2.合并肺部感染时,B超可见肺部阴影,胸部CT可见肺部多发斑片影。
3.免疫病理学检查:可见浸润细胞多数CD68表达阳性,CD3、CD4表达阳性及粒酶B散在阳性。
4.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结节状炎性细胞浸润,一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个别小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闭塞。

诊断

1.诊断
关于选择性IgA缺乏症血清IgA含量的诊断标准,目前多数倾向采用Stiehm所用的标准:
①血清IgA含量<50mg/L;
②血清IgG、IgM含量正常或增高;
③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或减低;
④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血清IgA含量降低。
2.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和检查即可确诊,无需鉴别。

治疗

对于可疑的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或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无需治疗,但对患者的指导很重要,如避免因为输血引发过敏反应。而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对症处理就异常重要.如控制患者的反复感染。每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控制相关的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后

选择性IgA缺乏症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种最轻的一种,一旦确诊,即应仔细检查和随诊各种伴发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取决主要取决于有无合并症、伴发病及其严重程度。无症状或轻型患者存活期较长。

预防

本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健康问答

  • 选择性IgA缺乏症应该如何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4.遵医嘱服药。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441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1日 12:16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