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又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常见于颅脑损伤后.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较强位移,导致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流到硬脑膜下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形成积液.
别名: 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   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  
英文名: 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
发病部位: 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症状: 外伤性出血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并发疾病: 脑膜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本病特点:
①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入院时GCS评分3-12分的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
②大部分患者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多见。
③积液部位多在幕上额颞区或波及邻近部位,多发生受力的对冲部位,发生于幕下者极少见。
④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者,伤后可无或仅有短暂意识障碍,随着积液的增多而出现昏迷或意识障碍加深。
2、临床表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有包膜。
①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表现与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相似,但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与脑受压的局限性体征。病情的进展比硬膜下血肿缓慢。
②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者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相似,起病隐袭,往往不被注意,直到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障碍及脑受压征象才就诊。严重时出现昏迷、瞳孔散大、去脑强直等脑疝症状。

病因

1、病因:一般认为头外伤时,脑在颅内移动,造成脑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逐渐形成张力性液体潴留,覆盖于额、顶、颞表面,引起脑组织受压的表现。一般为50-60ml,多者在100ml以上。临床上根据出现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期者液体多呈血性,即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进入硬脑膜下腔,亚急性者呈黄色液体,慢性者多为草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硬膜下积液的蛋白含量较正常脑脊液为高,但低于血肿液体。
2、发病机理
①"活瓣"学说:颅脑损伤后,引起脑蛛网膜发生小的破裂, 形成单向活瓣,脑脊液只能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或液体进入硬膜下腔后,蛛网膜破裂处被血块或水肿阻塞,使脑脊液积聚在硬膜下腔,结果形成硬膜下积液.
②渗透学说:颅脑损伤后,破坏了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其蛋白含量增高,渗透压高,将周围脑组织,水分蛛网膜下腔水分渗入积液内,积液不断增大而形成.
③压力学说:颅脑损伤时因外伤瞬间产生的颅内各腔的压力平衡失调,导致蛛网膜破裂,脑脊液向低压区聚集,形成硬膜下积液.

检查

1、颅脑CT检查:典型表现为大脑凸面,颅骨内板下可见范围广泛的新月形低密度区,CT值早期一般在0~16Hu,邻近脑组织可见广泛水肿,占位效应显著,中线结构移位,累及双侧者中线结构移位可不明显,CT增强扫描,可见边界清楚,厚度均匀的细强化带,相对的脑表面呈脑回状强化,脓肿内缘的强化带密度不均匀,厚度不规则,以纵裂为主要范围的硬脑膜下脓肿,多为梭形。
2、颅脑MRI扫描:脓肿在T1像上其信号低于脑实质而高于脑脊液,T2像上则相反,信号高于脑实质而略低于脑脊液,呈新月形,偶为梭形,其内缘不出现低信号的弧形带,冠状面图像可了解脑底部是否积脓,病灶邻近脑组织可显示脑水肿的信号。
3、钻颅或前囟穿刺:婴幼儿患儿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或成人经钻颅探查硬脑膜下发现脓液。

诊断

1、诊断标准:
①积液出现在伤后;
②硬膜下腔有与脑脊液类似的均匀的低密度区宽度大于3mm;
③病变区CT值小于20Hu;
④CT表现没有强化的包膜。
2、鉴别诊断:本需与蛛网膜下积液鉴别,其多发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是生理性脑脊液吸收不良,致使脑脊液过多的积聚在蛛网膜下所致。MRI可以通过蛛网膜上粘连的血管流空,间接提示蛛网膜位置来提供明确的诊断。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慎用或不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导致积液增多.
2.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以期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为脑组织的膨起复位缩小硬膜下间隙提供可能.
二、手术治疗:
A.原则:
①消除积液的脑受压;
②消除积液产生的原因;
③消除积液囊腔.
只有符合上述三项手术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积液的复发,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B.手术指征:
①临床上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有癫痫发作者,无论积液量多少,均应采用手术清除积液,解除压迫.
②幕上积液量>25ml者,幕下>8ml,即使未出现神经系统压迫,也应采用手术治疗,以利于病情恢复.
③占位效应较重,有明显的颅高压症状,影像学检查(CT或MRI)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移位>10mm者.
④婴幼儿额前间隙大于6mm者.
C.手术方式:
①穿刺引流术.
②对前囟未闭的患者采用普通静脉7号套管针,经皮前囟侧角穿刺持续引流.
③合并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有脑疝征象者,应及早开颅清除血肿和积液,去骨瓣减压.
④体内分流术:体外引流后虽然临床症状改善,但积液未减少或拔引流管后积液又增加或临床症状又加重者.
D.手术效果在于:
①排液引流后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力,阻断了因颅内高压所致的搏动性作用增强的恶性循环.
②清除了蛋白质含量很高的不容易被吸收的液体.
③硬膜下腔引流有利于脑组织的渗出液流出脑的表面,而不致渗入组织间隙促成或加重脑水肿.
E.手术注意事项:
1.预防气颅:
①切开硬膜立即置管,避免脑脊液流出,过多气体乘虚而入;
②置管后不急于放液,待封闭切口后接引流瓶密闭引流,否则因切口未封闭仍有颅内进气可能;
③引流管接引流瓶前不能抬高而应夹闭,否则气体有可能从引流管进入颅内;
④更换引流瓶注意夹管并保持低位.
2.预防脑损伤:引流管应严格偏向硬脑膜方向,不要贴附脑组织,以免插管或拔管时损伤脑组织.
3.术后要注意补充等渗液,引流管抬高15cm,维持正常颅压,必要时取平卧或头低位,有利于脑组织复位.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合并脑实质损伤或术后并发症而有一定死亡率,文献报道合并脑实质损伤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死亡率可达12%-25%。

预防

治疗邻近化脓性病灶,防止面部三角区及头皮的静脉逆行感染,外伤或开颅术时注意无菌操作,均有助于预防硬脑膜下积脓

健康问答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怎么护理?
    医生头像
    王学廉 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 神经外科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王学廉

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5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8年04月19日 10:4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