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病程:
仅占20%,以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剧痛为主。脊柱活动明显受限,棘突部压痛明显。血培养可能阳性。1—2月后X线片可显示典型表现。
2.以败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
早期为典型败血症症状,因病情较重,有时神智不清,患者常无脊柱的主诉症状,因此也就不重视脊柱的检查。待全身症状好转病人活动度增加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才趋明显。
3.以深部脓肿为主的临床表现:
早期全身感染症状消退后,根据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相应部位的深部脓肿。如颈椎可出现咽后壁脓肿,胸椎的椎旁脓肿,胸腰椎的肾周围脓肿,腰椎的骼凹脓肿,附件的棘突旁脓肿等。有时仅作脓肿的切开引流,忽视脊柱的检查,未予足够的抗生素治疗,流脓窦道可长期不愈。
4.以截瘫为主的临床表现:
以高热、背痛及两下肢截瘫为主要表现。是因感染扩散而形成硬膜外脓肿或肉芽组织压迫脊髓所致。
5.以急腹痛为主的临床表现:
以高热及腹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可出现腹部压痛、肌紧张等而误诊为急腹症。这是由于椎前脓液刺激后腹膜所致。
6.以神经根痛为主的临床表现:
病变侵犯椎间孔,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腰背痛及根性神经痛。
7.亚急性或慢性型:
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亦可一开始呈亚急性慢性过程。容易误诊为结核。待脓液细菌培养或手术活组织检查后才可确定诊断。
按起病急缓可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与慢性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起病急骤,有高热及毒血症症状,血培养往往可以检出致病菌。早期发现病灶有赖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而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以表现出炎性异常信号和骨破坏。
2.亚急性型:
这类病例通常在近期内有过腹腔内炎症或腹内手术后感染病史。在感染病灶控制后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出院后不久发生腰背痛及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毒血症症状亦比较轻微,有血白细胞计数增加和血细胞沉降率加快。
3.慢性型
起病隐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腰背痛,没有神经根症状,体温不高,或仅有低热,状如结核,血白细胞计数不高,但血细胞沉降率可增快。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1——2个月后椎体呈对角线状,有半个椎体密度增高,出现骨硬化表现。随着病变发展,椎间隙进行性变窄,通常需半年之久。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往往被诊断为转移性硬化性骨肿瘤。用抗生素后症状会改善,但会反复发作,因此整个病程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